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性能研究

刘克锋  
【摘要】:本论文设计并合成出了四个体系2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中包括5个配体和19个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试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大部分配合物催化乙烯均聚及乙烯与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 在第二章中研究了单茂钛分别与一系列N-取代芳胺配体锂盐反应生成5个非桥联N-取代芳胺单茂钛配合物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其中3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5个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及乙烯与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非桥联N-取代芳胺五甲基单茂钛配合物在助催化剂在Al/Bu3/Ph3C[B(C6F5)4]活化下能够实现乙烯/1-己烯的高活性聚合,所得的共聚物分子量高,可达20万以上,而且共单体含量非常高,可达36%。 在第三章中研究了单茂锆分别与一系列N-取代芳胺配体锂盐反应生成4个非桥联N-取代芳胺单茂锆配合物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其中3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在Al'Bu3/Ph3C[B(C6F5)4]活化下催化乙烯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辅助胺配体的结构变化对催化乙烯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的催化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系列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活性较高,所得到的聚乙烯具有较高分子量。其中单芳胺配体取代单茂锆配合物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的活性较高,所得乙烯/1-己烯共聚物分子量较高,共单体含量也很理想。利用1H NM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活化过程。 在第四章中研究了单茂锆(钛)分别与一系列N,N-二甲基苯胺-胺配体锂盐反应生成一系列非桥联N,N-二甲基苯胺-胺单茂锆(钛)配合物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其中4个锆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利用1H NMR技术研究了其中一个锆盐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核磁共振信号的变化。研究了新配合物在Al'Bu3/Ph3C[B(C6F5)4]活化下催化乙烯聚合及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该系列锆盐配合物催化乙烯的活性较高,所得聚乙烯分子量适中;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的活性也较高,所得乙烯/1-己烯共聚物分子量适中、共单体插入率也很理想。由钛盐配合物催化得到的聚乙烯和乙烯/1-己烯共聚物分子量较高,共聚物共单体含量非常高。 在第五章中研究了合成五个二配位N,N-二甲基苯胺-胺锆配合物的反应条件。确定了其中两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传奇,张海宁;钌分子氢配合物催化烯烃的离子氢化[J];分子催化;2002年04期
2 吕士杰,周宏英,傅宏祥,郑燕,马玉源;钴-膦催化烯烃羰化的新反应[J];分子催化;1992年03期
3 李华明,舒火明,叶兴凯,吴越;钯配合物催化烯烃氧化合成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年06期
4 ;韩国开发出先进的催化烯烃工艺[J];化工进展;2008年08期
5 宋科明;;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活性聚合[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8年01期
6 徐泽辉;顾超然;王佩琳;;非均相催化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J];化学进展;2009年04期
7 周宏英,博宏祥,吕士杰,马玉源,高兰云,任旭;钯-膦-酸体系催化烯烃氢酯基化反应[J];分子催化;1991年03期
8 周宏英,吴彪,吕士杰,陈静,傅宏祥;羧基膦-钯-酸体系催化烯烃氢酯基化反应[J];分子催化;1996年01期
9 高海洋;张玲;祝方明;伍青;;离子液体中催化烯烃齐聚/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06年S1期
10 沈玉梅,何仁;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齐聚与环化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0年03期
11 陈华,黎耀忠,程溥明,李贤均;水溶性铱—膦配合物催化烯烃加氢反应的研究[J];分子催化;1993年05期
12 孙小媛;溶剂对Cp_2TiCl_2-n-BuLi催化加氢体系性能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3 毛玖学;Cp_2TiCl_2/n-BuLi体系催化烯烃加氢动力学性质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4 Udayakumar VELU;Alexander STANISLAUS;Gayathri VIRUPAIAH;Shivakumaraiah;Viswanathan BALASUBRAMANIAN;;聚合物负载的钯-咪唑催化烯烃加氢(英文)[J];催化学报;2011年02期
15 陈步时,冯知明,陈荣耀;聚乙烯吡啶二氯化钯络合物催化烯烃加氢[J];催化学报;1980年03期
16 张克胜,孙君坦,何炳林;双奎宁基间苯二甲酸酯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烃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的初步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6期
17 臧树良;房大维;李俊;岳爽;谷学军;;稀散金属铼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烯烃环氧化[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8 舒红群,蔡明中;聚ω-甲硒基十一烷基硅氧烷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烃硅氢化性能[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9 胡卫兵,周忠信,张曼征;Pd/D_(3520)催化剂催化烯烃加氢的动力学特征[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20 伍新燕,马斌,周其林;钯催化烯烃不对称芳氢化反应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良会;禹蒙蒙;贠琳;凌镇;付雪峰;;水溶性卟啉铑催化烯烃和醇氧化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浩;马俊;黄吉玲;;新型茂铬催化剂的合成、结构与催化烯烃聚合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良会;付雪峰;;卟啉铑催化烯烃功能化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学全;;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双烯烃聚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李悦生;;过渡金属催化烯烃可控聚合与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罗根;周广丽;侯召民;曲景平;罗一;;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密度泛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7 伍青;高海洋;刘丰收;郭丽华;张玲;祝方明;;配体结构及立体位阻对镍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性能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张轩;周贤太;纪红兵;;蒙脱石固载锰卟啉催化剂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李悦生;;新型非茂钒催化烯烃配位聚合反应[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齐奔;周丹;鲁新环;夏清华;;Mn-Beta催化烯烃与双氧水环氧化[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克锋;新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余淑娴;金属镍、锡络合物催化烯烃活化及聚合反应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浩;新型钛系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烯烃(共)聚合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茜茹;新型钼系配合物的合成、催化烯烃环氧化及聚醚合成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谢芳;8-羟基喹啉类金属钛(Ⅳ)和锰(Ⅲ)配合物催化烯烃及硫醚氧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晓倩;双环氧乙烷类分子催化烯烃反应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新莉;二苯磷氧基亚胺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叶丽娟;NHC-AuCl催化烯烃的碳杂官能化反应及1,5-烯基迁移反应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永明;后过渡金属络合物双-(β-酮胺)镍(Ⅱ)催化烯烃聚合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爱科;N^N^O型后过渡金属铁、钴、镍、钯系列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