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
【摘要】:城市的宜居性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生活、工作和居住的性质。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及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城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建设宜居城市显得尤为必要与紧迫。本论文进行长春市城区的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GIS与遥感作为技术手段,提取制约长春市宜居性的因素因子,建立评价指标模型,采用均方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因子权重,运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综合比较法进行长春市宜居性评价,并与问卷调查获得的居民主观满意度进行了耦合分析。
论文具体包括如下研究内容:
1、论文根据长春市城市规模和具体条件,针对多来源、多形式、多尺度的基础数据源,利用GIS和遥感方法,进行了综合集成与融合处理,并采用栅格化方法、空间插值法、窗口分析等方法,对长春市宜居性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提取并建立了因子空间数据库。
2、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宜居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指标层构成的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避免了定权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按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在获取各层次量化指标值的同时,进行了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及研究区总体宜居性的评价分析。
3、论文在宜居性评价分析中,采用栅格单元作为建模分析的基本单元,兼顾栅格数据量和数据精度,通过数学分析方法确定了栅格单元的最适宜大小为100m×100m。
4、论文通过数学方法,将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中获取的定性指标值进行了量化处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以计算便利性、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指标的主观满意度,并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人文环境对应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获取人文环境各指标对宜居性居民主观满意度的影响强弱及量级,确定了宜居性建设中高度关注、优先改进、维持优势及无关紧要的各方面。
5、论文根据各栅格单元的总体宜居度,将研究区30552个栅格划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宜居区,同时根据各街道总体宜居性的主观满意度分值将研究区46个街道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区域,通过进行以栅格为单元的长春市宜居性和以街道为单元的宜居性居民主观评价的耦合分析,总结了各级居民满意度区域内宜居性环境条件的差异。
本论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为城市宜居性评价提供了多尺度的数据源、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方法,论文的特色和创新在于:
1.在GIS与遥感技术平台支持下,实现了多源数据的综合集成与融合处理,并通过栅格化、空间插值、窗口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像元的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空间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统计数据无法与空间位置准确匹配及难以实时更新的问题,与以往研究相比较,能够实现较高分辨率的宜居度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的可视化表达。
2.运用均方差—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因子的权数,建立了多要素、综合定量的长春市宜居性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耦合分析等方法,将社会调查数据与城市环境背景数据结合,为城市宜居性建设提供量化的参考。
|
|
|
|
1 |
代兵;谷晓坤;陈百明;;基于GIS的新疆后备耕地资源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
2 |
聂倩;闫利;蔡元波;;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2期 |
3 |
张广军,马立宏;城市蔬菜集散中心选址问题GIS实证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9年03期 |
4 |
赵哲远,吴妍,艾亮辉;论RS与GIS集成技术支持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现代化[J];管理现代化;2002年02期 |
5 |
缪丹,程雄,沈建武;GIS技术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2年05期 |
6 |
安国强,王明晶,方学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芝罘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7 |
姚巍;付强;纪毅;赵静;于宝珠;;基于GIS的流域水基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
8 |
刘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辽宁地质;1999年03期 |
9 |
刘春,李乔,刘妙龙,奚长元;基于1:1000数字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数字成图[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01期 |
10 |
黄诗峰,李纪人;GIS支持下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06期 |
11 |
段学军,吴泓;GIS在城市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1期 |
12 |
钟凯文,黄建明,彭龙军;银行网点综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年05期 |
13 |
赵涛,郑新奇,邓祥征;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
14 |
段焕星;;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思路[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
15 |
刘芳;张玉钧;;GIS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
16 |
邓锋;张宇;;浅析GIS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
17 |
马磊;陈若飞;;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
18 |
吴勤书;吴国平;;城市化的农用地评价比较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六合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3期 |
19 |
韩荣青;;基于GIS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20 |
姜波,于宁,衣洪波;GIS在城市改造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