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设计分枝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角度出发,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类型的分枝形化合物,包括以三苯胺为中心的桥连三苯胺衍生物,及以三并咔唑为中心的三并咔唑与杂原子芴的共聚物,系统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几何结构、前线分子轨道、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吸收和发射光谱等一系列与光电功能性质相关的重要信息。目的是为进一步理解材料的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实验改进和合成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提供重要线索。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研究了两个系列具有给电子基、吸电子基和大体积基团的桥连三苯胺衍生物。探索它们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并理论预测了其用于磷光发射器中作为主体材料的可能性,讨论了能量转移和层与层之间的能级匹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的引入可以调节这些桥连三苯胺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给电子基取代的化合物比吸电子基取代的化合物具有更小的电子亲和势和更高的HOMO能级,不同取代基均使化合物吸收发生红移。
2.研究了六个系列的三并咔唑和杂原子芴共聚物的电子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杂原子的不同可以有效地调节共聚物的各种性质,改善材料的电荷注入和传输能力,其中,硼原子的引入使聚合物能隙减小,发射红光,而其它聚合物则可以作为蓝色发光材料。
|
|
|
|
1 |
王崇愚;我在金属缺陷复合体电子结构方面的成果[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年04期 |
2 |
解思深,邹小平;纳米材料与物理学[J];大学物理;2000年12期 |
3 |
车延超;田晓慧;吴旺宝;徐云龙;林嘉平;;非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J];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
4 |
王丽丽;徐利华;连芳;杨增朝;夏雯;;铅基复合钙钛矿型材料的电子结构和介电性能[J];硅酸盐通报;2010年03期 |
5 |
刘强;程新路;李德华;王锋;;Ti_3SnC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2期 |
6 |
金晶;王秀艳;吕春欣;;两种Ln(Ⅲ)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7 |
成丽;张子英;邵建新;;ZnO氧缺陷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4期 |
8 |
黄国生,李振家,马昇平;冶金硅酸盐炉渣的化学键及其酸碱性[J];有色金属;1987年04期 |
9 |
朱天蔚;SiO_2负载Ni,Ru,Rh,Pd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及对CO/H_2反应的催化性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9年03期 |
10 |
余秀芬,黄种乐,孙琼丽,丛爱真,黄新;二DMF-μ-四酞酰替对甲苯胺合二铜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89年01期 |
11 |
吴念慈;蔡国强;董南;;[(dmpe)_2MnAlH_4]_2和(dmpe)_2MnAlH_4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1年04期 |
12 |
曹阳;王友良;;羰基氧化物RR~1COO的电子结构[J];化学学报;1991年01期 |
13 |
董南,朱龙观,吴念慈;La(NO_3)_3·bipy·2H_2O·(B-15-C-5)电子结构和化学键[J];物理化学学报;1993年02期 |
14 |
鲁崇贤;叶学其;严继民;;C_(60)的电荷转移复合物(PH_3)_2Pt·C_(60)的电子结构[J];科学通报;1993年22期 |
15 |
刘韩星;;原子簇电子结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
16 |
殷元骐,李文,汪汉卿;簇合物Co_6(μ_3-E)_8(CO)_6(E:-S,-Se)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能探讨[J];物理化学学报;1995年02期 |
17 |
周静,陈文,孙华君,徐庆;B位取代PZT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压电特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3年05期 |
18 |
苏强,李榜全,张睿,菅晓玲,郭进;ZrMn_2和TiMn_2的电子结构与成键特征[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10期 |
19 |
刘尚长,刘宁徽;新型(CN)_2Ge络合物电子结构的从头算理论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0 |
杨宝华,艾亚凡,黄元河;一维酞菁聚合物的从头算晶体轨道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