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与能源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刘乐  
【摘要】:随着石油的短缺和污染的不断加剧,环保和高效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大量的汽车制造商和科研工作者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加节能、更加环保和使用新能源的新型汽车的制造和研究上。而混合动力汽车既具有电动汽车的优点,也具有传统汽车的优点,经济性好,排放性好,行驶里程长,因此,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重点。 而在混合动力汽车中,为了能够充分开发其中增加动力电池所带来的提高汽车性能的潜能,为其开发使用合适控制策略的能量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人们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兴趣越来越高和其市场的不断增加,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的开发变的更为重要,因为能量管理系统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合理地控制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发动机、动力电池和电机协调工作,优化各个部件的输出,实现汽车中能量的合理分配,达到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等汽车性能的目的。 目前,对于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中控制策略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经验的,通过设定一些控制门限来实现能量的分配,不能使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达到最优。因此,本文中首先对开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前向式建模,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动态规划优化算法和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算法对整车中能量的分配进行优化,从而使整车的性能达到最优。这样就找到了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理论上的最佳性能和最优的控制方法,避免了对控制经验的依赖,也为其它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能够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整车控制器。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为了能够对所研究项目中开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性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开发出好的整车能源管理策略,使得能量分配能够更优化,实现好的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开发目标,本文对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建模研究,主要采用以实验建模法和理论建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部件发动机、动力电池和电机,分别从试验中得到各自相应的主要特性曲线,通过查表实现主要变量之间的计算。另外,还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车轮模型、汽车动力学模型、驱动桥模型、汽车附件模型、驾驶员模型和整车控制器模型,从而完成了整车的建模,为以后的整车性能研究和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完整的平台。 为了模型建立的需要,本文对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主要动力部件进行了台架试验,得到了各个模型所需要的各种性能曲线和参数。之后,通过对比整车的试验数据和对模型所进行的仿真得到的数据,发现两者有很好地一致性,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能够将其应用到对整车的控制策略的开发中。 通过分析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本文选择了两种优化算法来对整车的能量分配和性能进行优化,一种是动态规划优化算法,它是一种全局性优化方法,能够得到优化对象的最优解;另一种是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算法,它是一种局部优化算法,能够得到瞬时最优解。针对两种优化算法的特点,本文找到了它们在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性能优化中的应用方法,并分别对两种优化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由于在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存在着两个能量源(发动机和动力电池),如何对两者所输出的能量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得整车性能最优,是优化算法和控制策略开发的重点。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采用更能反映动力电池能量水平的指标能量状态SOE来作为控制策略的输入参数,从而更加方便进行能量分配。 为了对动态规划优化算法和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算法的优化性能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本文基于建立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模型对两种优化方法进行了仿真试验。从仿真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在已知整个汽车标准循环的状态后,动态规划优化方法能够找到全局最优控制方法,实现整车的最佳性能,因此,可以将动态规划优化得到的结果作为其它控制策略的参考依据和目标。 与动态规划优化方法不同,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方法不需要提前知道整个汽车循环的状态数据,它所要优化的是汽车运行中每一时刻实现最优性能的控制方法,因此,它是一种能够在汽车控制器中实际应用的控制方法,只不过需要的计算量较大,目前难以实现。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方法是一种局部优化方法,但由于其使得汽车运行每一时刻都实现了最优控制,因此其最终优化得到的整车性能接近于动态规划的优化结果,且要优于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方法。另外,在仿真中发现,对于不同的汽车行驶循环,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优化方法对应着不同的充放电等效因子,但只要汽车实际行驶路况和得到等效因子的汽车行驶循环近似,整车性能就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优化得到对应不同汽车行驶路况的等效因子(如郊区、城市和高速),并采用预测模型预测路况,从而采用不同的等效因子,从而使汽车总能达到接近最优的性能。 同时本文基于PowerPC566单片机为所开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了整车控制器,并将模糊逻辑控制方法应用到该控制器中,实现整车的能量分配。在模糊控制策略的设计过程中,确定了整车的需求功率、动力电池能量状态SOE和发电机输出功率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参数。确定了它们的论域和相应的隶属度函数,并根据以往的控制经验和两种优化方法得到的结果制定模糊规则,设计出了模糊控制器,得到模糊控制表,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器中进行查表控制。通过在试验中对比模糊控制器控制得到的整车性能和能量分配方法和在优化算法仿真中得到的结果,调整模糊控制器中的模糊规则,使得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逐渐接近最优。最后,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的汽车标准循环的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效果,结果证明其能够有效地控制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运行,能够较大地提高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使动力电池始终保持在其高效区域内运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德尔福推出创新型电动汽车发声器[J];汽车零部件;2011年05期
2 ;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实验室[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3期
3 ;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实验室[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4期
4 ;向好电机说OK[J];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年07期
5 沈成宇;周文华;郑朝武;;ISG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1年04期
6 ;AMESim仿真平台提升应对挑战能力[J];国防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7 陈鸣;;混合动力城市客车[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年03期
8 ;增程式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汽车谁是电动汽车过渡时期的宠儿?[J];汽车零部件;2011年04期
9 ;俄罗斯首个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厂将于近期奠基[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10 ;萨帕上海已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需求剧增做好充分准备[J];汽车零部件;2010年12期
11 徐枭;王仁广;周荣;;基于ADVISOR的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J];汽车零部件;2009年04期
12 王楠楠;;宇通:撬动新能源客车未来[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年06期
13 邱灿;;有野心的本田[J];汽车商业评论;2008年06期
14 赵峰;罗禹贡;李克强;张文明;;基于动态协调控制的ISG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方法[J];汽车工程;2011年06期
15 杜常清;颜伏伍;李夏楠;侯献军;;行星齿轮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1年07期
16 纪秀磊;;电池应用之一——电动车[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2011年Z2期
17 孙远涛;张洪田;;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8 贡苏明;;美国HEV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9 王月芬;;奇瑞新能源:引领绿色产业化发展之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Z1期
20 吴铁洲;孙杨;夏防震;王云燕;;镍氢动力串联电池组均衡充电方法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世榕;洪亮;;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控制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正浩;鲁植雄;;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技术综述[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文少波;邹政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与应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昌锦;岳伟甲;乐群;;一种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海生;田广强;;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素梅;孟甲凡;朱可;;电动车整车控制系统研究[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军;秦大同;;准“绿色”混合动力汽车与环境保护[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昌杰;陈方元;秦大同;;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流场和温度场CFD分析[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郑燕萍;何海波;蒋元广;徐晓美;;一种并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效率估算的方法[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梁昌杰;陈方元;秦大同;;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流场和温度场CFD分析[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与能源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海芳;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储能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申彩英;串联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尹燕莉;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优化匹配与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王伟;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匹配、协调控制与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杜波;单电机重度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平顺性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尹安东;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何海;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曹珊;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动力汽车辅助动力单元系统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张冰战;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佳;PLUG-IN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电功率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桂连;基于行驶工况的混合动力汽车参数匹配、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平台搭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卢显凎;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模糊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祝毅;串联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杨攀;Plug-in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程自珠;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佳;Plug-in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构建及其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邓娟;基于LabVIEW的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岳淑彪;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蒲斌;混合动力汽车参数设计及电机控制系统仿真[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刘阳子;重庆政府采购自主研发混合动力汽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2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夏伟雄 刘亚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取得新突破[N];湖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唐爱平 通讯员 赵天红;推进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N];湖南日报;2011年
4 周明;一汽与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合作[N];中国交通报;2004年
5 姚蔚;探访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一波三折[N];中国汽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祁晓玲 赵三明;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科研向产业化转型期[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记者杨秦;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将分“三步走”[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记者 顾金俊;韩国公布汽车整车销售量[N];经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晓琳;东风股份换帅引发高管变动 2014年计划整车目标50万辆[N];证券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赵国清 特约记者 佟彦慧;大东区今年整车产量直指55万辆[N];沈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