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研究

尚明利  
【摘要】: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性能和低排放性已被人们接受,再生制动功能作为其提高经济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作为一种主动安全技术,可抑制车辆的过多转向及严重不足转向趋势,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因此在混合动力汽车上装备车辆稳定性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混合动力汽车既具有再生制动功能又具有稳定性控制功能,即需要对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进行研究。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研究在国内外尚属前沿,论文结合科技部863专项、国际科技合作及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项目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密切合作,以混合动力轿车为研究对象,围绕混合动力汽车的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展开研究。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再生制动力分配、车辆稳定性控制及再生制动与车辆稳定性协调控制三个方面。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在分析再生制动力分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机制动力分配优化算法。首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为:车辆的循环工况制动强度、电机发电特性、电池充电特性及发动机拖滞转矩。对电机发电特性及电池充电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限定考虑电机、电池后的最大电机制动转矩。考虑电机电池联合效率对制动能量回收的影响,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最大有效电机制动功率所对应的电机制动转矩。依据车辆的制动强度对车辆的前后轴制动力进行分配,结合电机制动力分配优化算法即可实现对电机制动力与液压制动力的分配。 (2)对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算法的整体结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车辆状态估算、车轮与车辆稳定状态判别及横摆力矩控制算法的研究。在车辆的状态估算中,重点研究了基于混和观测器的车辆质心侧偏角估算算法。由状态空间估算、动力学积分及权值计算模块所组成的混和观测器在整个轮胎工作区间内都可保证估算精度。采用车轮加速度、车轮滑移率及附加门限修正量确定车轮的稳定状态。在车辆稳定状态的判别中,运用相平面的方法对影响车辆稳定性的车辆横摆角速度及车辆质心侧偏角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的开启及退出逻辑。在横摆力矩控制算法中,运用灰色预测PID控制对目标横摆力矩进行了研究,可有效减小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控制算法的影响。运用线性最优的方法对横摆力矩的分配进行研究,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轮胎附着力。 (3)对再生制动与稳定性控制集成控制算法的总体结构进行研究,开发再生制动与稳定性协调控制器。再生制动与稳定性协调控制器主要包括液压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的协调控制、再生制动与车轮防抱死(ABS)的协调控制、再生制动与稳定性控制(ESP)的协调控制等。考虑驾驶员的制动意图,引入制动踏板行程对电机制动力与液压制动力进行二次分配,可有效保证制动力满足驾驶员的动态制动意图且减少再生制动时ABS触发的几率。针对混合动力轿车制动时再生制动与ABS及ESP频繁切换的问题,依据状态机方法设计再生制动与ABS及ESP的协调控制算法。考虑电机制动力动态响应特性与液压制动力动态响应特性的差异,依据作用于车轮的电机制动力滞后于液压制动力的特性,提出采用液压制动力补偿电机制动力的动态特性,并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液压制动力补偿控制算法。采用液压制动力补偿控制后,整车的动态及稳态制动力均可满足驾驶员需求制动力需求,提高了制动过程的平顺性。 (4)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系统离线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包括混合动力汽车车辆模型、控制算法模型及用户图形界面三部分。在不同循环工况下对电机制动力分配优化算法进行试验验证,在不同转向工况下对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进行试验验证,在不同制动强度下对液压制动力补偿控制算法进行试验验证,在转向及直线行驶工况下对再生制动与稳定性控制协调控制算法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开发的电机制动力分配优化算法能有效回收制动能量,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所开发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能够在多种工况下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所开发的液压制动力补偿控制算法能够在整个制动过程中保证整车的制动力需求,提高了制动过程的平顺性。所开发的再生制动与稳定性协调控制算法能够在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回收制动能量。 (5)在离线仿真平台的基础上,基于Matlab/XPC平台建立了混合动力车辆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试验平台主要包括xPc Target实时平台、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硬件台架及仿真软件,其中硬件台架包括液压制动系统台架、电机台架及操纵台架等三部分。利用硬件在环试验台对开发的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在多种工况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能够在多种工况下有效回收制动能量、满足驾驶员制动力需求及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京明;王仕伟;程志刚;宋宝玉;;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8年07期
2 杨阳;杨文辉;杨亚联;秦大同;;ISG混合动力再生制动系统压力协调控制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吴彤峰;谢冰;邓文娟;;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控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谢冰;吴彤峰;邓文娟;;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控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5 秦大同;谭强俊;杨阳;杨亚联;胡建军;;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J];汽车工程;2007年03期
6 邓文娟;吴彤峰;谢冰;;油电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6期
7 盖福祥;杜家益;张彤;;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的归类及其应用[J];汽车工程;2011年03期
8 杨阳;刘松;秦大同;黄晓容;;ISG型混合动力汽车制动系统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9 王保华;张建武;罗永革;;并联混合动力客车再生制动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2005年06期
10 詹迅;秦大同;杨阳;杨亚联;胡建军;;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3期
11 邓涛;孙冬野;秦大同;林志煌;;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仿真[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12 秦大同;颜静;杨阳;胡建军;杨亚联;;HEV再生制动过程中CVT速比控制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3 余捷;;混合动力客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J];海峡科学;2010年12期
14 舒红;秦大同;胡明辉;杨亚联;叶明;;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能量管理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15 杨阳;秦大同;胡明辉;邓涛;;基于效率优化的混合动力再生制动控制策略[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11期
16 舒红;袁景敏;胡明辉;高银平;;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策略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17 舒红;潘文军;袁景敏;蒋勇;;混合动力汽车匀速下坡再生制动模型预测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18 尧文亮;周云山;;混联式混合动力再生制动控制策略[J];科技导报;2010年08期
19 秦大同;杨阳;詹迅;胡建军;杨亚联;;ISG混合动力再生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0 吴正乾;;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综述[J];硅谷;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胜民;张京明;宋宝玉;孙刚;;理想制动力分配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彬;江建中;;混合电动摩托车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再生制动仿真[A];'2001第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正浩;鲁植雄;;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技术综述[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军;秦大同;;准“绿色”混合动力汽车与环境保护[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易东;李群湛;;高速铁路列车再生制动储能设备电参数计算[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严世榕;洪亮;;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控制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文少波;邹政耀;;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与应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昌锦;岳伟甲;乐群;;一种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岳雪钢;牛铁龙;;变频器过电压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A];2005全国有色金属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梁昌杰;陈方元;秦大同;;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流场和温度场CFD分析[A];2010年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明利;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与稳定性集成控制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国柱;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刘志强;纯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孙磊;有机/无机复合多功能微球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光化学传感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阳;CVT混合动力系统再生制动综合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赵树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利用试验与仿真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邹乃威;无级变速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及速比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石庆升;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陈庆樟;汽车再生制动稳定性与制动踏板平稳性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10 舒红;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文军;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2 谈丽华;基于Advisor的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良梁;基于模糊控制的再生制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宫帅;CVT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研究与仿真[D];湖南大学;2008年
6 詹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建模与仿真[D];重庆大学;2005年
7 祝亚民;基于双离合器混合动力系统再生制动策略及硬件在环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李江;全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陈斌;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张磊;电动轮车再生制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峻岭;美国汽车角逐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下)[N];经理日报;2003年
2 记者 高云杰 通讯员 杜勇 乔平;少撂一把空气闸 再生制动威力大[N];人民铁道;2009年
3 本报记者 谢莉葳 实习生 李玥林;混合动力汽车驶入百姓生活[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4 记者 范建;2至3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市场主流[N];科技日报;2008年
5 峻岭;美国汽车角逐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N];经理日报;2003年
6 记者 关媛媛;“重庆造”混合动力汽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N];重庆日报;2008年
7 记者刘阳子;重庆政府采购自主研发混合动力汽车[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魏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大行其道[N];市场报;2004年
9 记者 李文峰 通讯员 夏伟雄 刘亚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取得新突破[N];湖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金丽媛;新能源元年从“弱混”开启”[N];中国商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