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和制度建设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力于这个方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随着学术及政策的关注度的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得到了深化,也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方面的深化。国资委08年第1号红头文件指出:中央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努力成为国家经济的栋梁和全社会企业的榜样。国内学者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相对不足,特别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不足会导致制度道德标准的相对不足,这是令人堪忧的。本文旨在通过制度平台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引领民营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福利的和谐发展。
第一章绪论。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整理出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畴,并通过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问题所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铺垫。我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时间较短并存在较多问题。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民众基础较弱;而且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社会责任型投资基金尚不存在;我国对CSR的认识较为模糊。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迅速,但是这是在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情况下政府的强制性拉动,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不能一味追求照搬外国经验,只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走适应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道路才是可行的。
第二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影响力的现状。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较晚,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制度也不完善,可比性较差。通过现有资料的整理,本文将权重、价值、意义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影响力的博弈分析。首先,本文分析和整理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并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三层次划分模型,将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同平台比较,基于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博弈模型的研究,我认为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偏好、政策偏好和政策激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章基于我国具体情况的经验证据、模型修正与制度建设分析。通过基于我国具体情况的经验证据修正了模型,并提出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偏好、政策偏好和政策激励都可以通过制度建设解决。本文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有限但无止境的,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在一个时间内无限的付出,而是一个无止境的与自身发展和社会价值判断相归属的一个发展量。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向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动态性决定了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和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够用静止性眼光。国有经济功能的实现才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实现,但是随着科技、经济、文明的蓬勃发展,也应该引入民营企业为国民经济和国有经济功能做贡献,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不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竞争,创建公平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现行制度安排下,对待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够应该做到政策无偏好。
第五章关于制度安排。本文提出了企业的宏观经济目标这一概念,从而分析了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层面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并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可行性。我认为国有企业天生所具备的企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决定了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优越性,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引入民营企业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竞争也是有必要的。本文认为在透明、公平公正的激励平台的基础上,引入竞争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更高效率,从而实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福利的和谐发展是可行的。
第六章关于对策建议。分析了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的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层面,在制度平台的建设及维护、评价体系的设定与国际化、企业社会责任观与企业文化共建、加强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导向、深化国企和民企的合作五方面给出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第七章关于本文理论研究的实践部分,这是在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本文理论研究的实践化。根据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我认为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融合必能推动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福利的和谐发展。因此,将本文研究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与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相融合,提出了五方面的配套政策建议以实现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福利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