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
【摘要】: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Porter,1985;Rumelt,1984)。以Teece等学者为代表的动态能力理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动荡(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动态能力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企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特别是对在中国这样处在转型经济国家中的企业而言,制度是不可忽略的影响企业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样本企业的动态能力和绩效进行测量,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建模,进而阐明动态能力、制度以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动态能力理论(Teece, Eisenhardt, Martin, Zollo, Winter, Zott, Helfat等)作为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新兴的、热门的研究议题,虽然只有不到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它整合许多成熟的理论和学派的观点,如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演化经济学、资源基础观(RBV)、知识基础观(KBV)、企业能力理论、组织学习理论(Organizational Learning)、创新(Innovation)以及创业(Entrepreneurship)理论等等,因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与此同时,制度理论,特别是新制度主义在经济学(Coase, North, Williamson等)、政治学(Ostrom, Crawford, March, Olsen, Moe, Shepsle等)以及社会学(DiMaggio、Powell、Meyer、Scott等)中同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由于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补充解释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流派中学者的注意,许多学者(Coase、North等)强调了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把制度做为经济理论除了传统三大要素(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的第四个重要因素,把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各种制度的互相依存关系(互补性)做为向市场提供基础的政治结构的特征。而且,还有学者明确提出,以制度为基础的战略理论可能成为全球战略文献的必要组成部分,并把制度基础观视为继行业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之后战略管理领域中又一主要观点(Peng, 2006; Peng, Sun, Pinkham and Chen, 2009)。而将这两大很有发展前景的理论相结合有着更加重要的理论意义,不论是组织研究,战略管理研究,还是动态能力的嵌入性、情景式的本土化研究都离不开对制度理论(特别是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此外,其现实意义在于,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位次的提高,我们必须还应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中国的人口总量比较大,因而人均数量比较低,按照各个国际经济组织人均GDP的排序,中国排在100位以后。中国是一个还处在经济转型期中的新兴经济体,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如何培养自身的动态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国内、外的环境进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不仅对于企业自身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能够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方面继续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和进步也意义巨大。
首先,本研究对动态能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阐明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定义、测量以及其动因、影响因素、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对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制度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分别对制度的定义、制度理论与组织研究以及制度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再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企业动态能力、企业绩效以及制度因素进行了测量;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可以被划分为环境感知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整合能力以及重构能力四个维度,而且,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因素则通过对动态能力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企业绩效;最后,给出了相关的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即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的培养和实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由于处在经济转型期,制度因素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培养和建立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作用,诸如政府俘获之类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企业更要培养自身的自生能力乃至动态能力以适应这种复杂环境。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1)在总结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认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应该整合并吸取许多其他学派的优点和养分,如产业组织理论、演化经济学、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组织学习理论、创新和创业理论,同时,作为战略管理领域中的重要流派,应该多多吸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优秀观点和理论,避免各种理论和流派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加以补充;(2)将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与动态能力理论这两大理论结合起来解释处在经济转型期的新兴经济体中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3)此研究是建立在实证研究方法基础之上进行的嵌入性、情景式的本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