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赵晓伟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和运输业的飞速发展,由重金属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这类污染物不能被生物降解,它能通过生物链循环进入植物体、动物体,最终会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即使是微量的重金属也可产生毒性效应,因此,如何准确监测各种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虽然现代分析仪器已具备较高的灵敏度,但在对样品中痕量或超痕量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时,直接测定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样品在测量之前的分离富集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固相萃取法因其具备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论文以痕量重金属的分离富集分析为目的,合成了几种新型吸附材料,并对其吸附性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成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载体,浸渍双萃取剂伯胺N1923和Cyanex923的选择性树脂,研究该选择性树脂对金属离子Cd(Ⅱ)、Zn(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值和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其动力学性能及吸附等温线。 2.合成聚合物吸附材料-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酮(PEK-L),并研究该材料对重金属离子Cu(Ⅱ)、Pb(Ⅱ)、Co(Ⅱ)、Ni(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和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3.用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作为微柱填充材料,结合流动注射进样技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金属离子Cu(Ⅱ)、Zn(Ⅱ)、Mn(Ⅱ)和Pb(Ⅱ)。考察实验参数如样品富集时间、样品流速、pH值、洗脱液浓度及洗脱液流速的影响,并用此方法检测蔬菜样品中的上述金属离子的含量。 4.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碳纳米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TiO_2/MWCNTs),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Pb(Ⅱ)的吸附性能,并与碳纳米管的吸附性能进行比较。对影响预富集的条件,如样品pH值和振荡时间进行了优化,对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作了较全面的研究。 5.合成了石墨烯负载纳米氧化锌的复合材料(G-ZnO),并研究该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Cu(Ⅱ)、Pb(Ⅱ)和Cr(ⅡI)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和振荡时间对吸附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周利民,刘峙嵘,许文苑;麦麸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5年04期
2 朱学玲;宋金玲;郭茜亚;王瑞芬;张邦文;;石墨相氮化碳的剥离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3 陈光辉;崔皓;殷俊;李荣华;郑建中;;氧化碳纳米管对水体中汞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4 何红艳;邹思佳;;脱硅稻壳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9年22期
5 庄媛;刘谌;王宏煜;;碳纳米管吸附性能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6 黄菲;何广燕;郭俊灵;易胜强;陆丹;刘玉婷;肖件清;龙赞;彭佳;邓景衡;;棉线负载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21年22期
7 李艳伟;余珊;马华菊;莫福金;;茶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研究[J];轻工科技;2020年03期
8 赵帅;张新宝;郑金峰;;羟基磷灰石的吸附性能研究[J];山东陶瓷;2019年05期
9 孙建民;高峥;孙汉文;;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吴琼;栾志强;崔振;范会平;李凯;梁国杰;;Y型蜂窝分子筛疏水改性及对二甲苯吸附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21年06期
11 吴美玲;;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研究与应用[J];广州化工;2015年09期
12 杨清香;陈从涛;赵翠真;孙梦磊;陈志军;;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67对重金属离子镉、铜和铅的吸附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20年02期
13 卢鹏;胡雪利;潘睿;陈正波;;CaCO_3/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20年09期
14 史小丽;丁丽;李敏;张洁;;茶叶吸附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16期
15 罗丹丹;原金海;彭英;莫丽琼;许静;奚锐;周婧;曾诚;;水滑石的有机改性及吸附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2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立华;杨刚刚;王易峰;李童;唐安平;;介孔硅酸钙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五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谢光勇;杜传青;;壳聚糖-铝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任晓青;陈辉;李国华;高静;;改性叶腊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4 唐首锋;鲁娜;李杰;吴彦;;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改性大孔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5 邱会东;朱丽平;昝陆军;杨治立;熊伟;;棕榈纤维对废水中铬的吸附性能研究[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余兰梅;邱奎;刘卉;吴跃敏;吴桂萍;;啤酒废酵母对水中亚甲蓝的吸附性能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程振远;王斌;张兴;;沿海滩涂细菌对镉的吸附性能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张雪;纪春暖;曲荣君;王春华;孙昌梅;陈厚;刘希光;;聚苯乙烯负载双亚砜及多乙烯多胺螯合树脂的制备和吸附性能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丹阳;杨蕊嘉;罗海艳;刘寿涛;铁柏清;;CTAB改性生物炭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八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0 徐成剑;谢红忠;万艳雷;陈浩;许琪;周秋红;;改性玉米芯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11 黄飞;姜曼;周祚万;;秸秆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纤维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12 李敏;曾阳;袁果园;李飞泽;廖家莉;杨远友;杨吉军;刘宁;;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制备及其对碘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3 刘付平;李阳;王芝芬;张雨;孔杰;花榕;;U21S离子交换树脂对铀(Ⅵ)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4 于淼;侯万国;;锂铝类水滑石对磷酸根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卷)[C];2019年
15 周航;黄欢欢;伍琪;陈杏娟;陆勤;何辉;;蔗渣基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rVI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纤维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16 李梦娜;闫淑;王俊豪;;不同阴离子功能化的Cr-MOFs合成及其对C_2H_2/C_2H_4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19年
17 张花红;杨倩莹;张小朋;史载峰;;海藻酸钠多胺吸附剂对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20年
18 王肖肖;龚波林;;高容量磁性聚苯乙烯磺酸钠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9 魏珊珊;纪军;赵只增;吴移海;刘惠;王力;;硅镁基矿物疏水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A];2020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协会年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20 Fa-Nian Shi;Yi-Wen Bai;Yue Hu;;由MOF热解制备多孔Co_3O_4及其吸波与吸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晓伟;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鲁敏;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3 杨华;硅镁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单伟达;功能化介孔碳与多孔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及其气体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5 雷春生;分等级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6 张惠宁;氧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与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7 孙囡;高导热5A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氩同位素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20年
8 师兰;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吸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廖云;多孔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铀(Ⅵ)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9年
10 涂志凤;新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痕量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11 乐垚;二氧化硅的形貌调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2 马原辉;微介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3 何平;多孔材料成型体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4 唐文清;新型硬硅钙石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和氟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20年
15 衷彬;草鱼GRP78抵抗由重金属离子诱发的ER应激及IKKβ影响UPR通路的分子机制[D];南昌大学;2019年
16 余彩霞;具有氧活性位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7 宋卅楠;高分子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碘吸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18 靳军;多壁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和光化学、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9 鞠培海;亲水分子链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及其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年
20 王艳;吲哚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TNT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康乐;壳聚糖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罗云;铜基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吸附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3 陶宇轩;SSZ-13分子筛优化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4 郭丹丹;芳香磺酸联吡啶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5 王媛媛;几类多孔复合吸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对锂/铷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6 安晓银;NH_2-MIL-125与M-MOF-74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7 谈晶;钼系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8 伊晓峰;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小球的制备与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铜或铀的吸附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9 武敏;壳聚糖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离子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丽;黄土表面接枝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11 张一铭;氧化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12 王一冰;石墨烯基纳米片层多孔炭吸附剂的制备及CO_2吸附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13 张骥驰;功能化MIL-101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14 刘继发;铝氧化物介质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15 胡涛;酚胺树脂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年
16 何元进;多孔磷酸盐陶瓷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17 郑琴琴;含N、O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18年
18 王泽渊;生物质碳及其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19 田明;功能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调控构建及其对U(Ⅵ)吸附性能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20 范经伦;铝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文江刘福强 杜颖梅;新型吸附材料在江苏研制成功[N];江苏经济报;2007年
2 张文江;新型吸附材料研制成功可降低废水处理成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毕伟 刘言;中韩学者制备出碳纳米管夹持的金属原子链[N];科学时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张佳欣;碳纳米管将普通衬衫变成心率监测器[N];科技日报;2021年
5 徐徐;碳纳米管造就超级蛛丝[N];中国科学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吴长锋;碳纳米管:个性十足的神奇材料[N];科技日报;2018年
7 记者 吴长锋;碳纳米管戴上“分子皇冠” 光电效应显著增加[N];科技日报;2019年
8 记者 沈湫莎;碳纳米管会是芯片竞争下一个“弯道”吗[N];文汇报;2019年
9 记者 祁豆豆;天奈科技今起招股 科创板将迎来碳纳米管龙头[N];上海证券报;2019年
10 记者 吴长锋;我首次合成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长共轭链段[N];科技日报;2019年
11 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首次合成螺旋手性碳纳米管片段[N];科技日报;2019年
12 记者 刘霞;碳纳米管有望成量子单光子源[N];科技日报;2018年
13 白云祥;化工系与航院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N];新清华;2018年
14 本报记者 方慧玲;碳纳米管:后硅时代的“继承者”[N];江苏科技报;2015年
15 本报记者 李波;碳纳米管助力可穿戴技术突破瓶颈[N];中国证券报;2014年
16 记者 冯国梧;天津率先实现碳纳米管触控屏产业化[N];科技日报;2013年
17 记者 操秀英 韩义雷;超顺排碳纳米管阵列产业化项目落户北京[N];科技日报;2013年
18 本报记者 魏静;碳纳米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N];中国证券报;2013年
19 记者 申明;我成功制备出世界最长碳纳米管[N];科技日报;2013年
20 本报记者 李波;碳纳米管接连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证券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