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吉林省地质环境较为复杂,特别是东南部山区,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开展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工作,能够探索吉林省地质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预报预警工作的信息化,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程度,对最大限度降低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野外调查和收集全省38个县(市、区)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总体特征,并且研究了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森林覆盖率、大气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并在该基础上充分考虑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采用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理论的可拓学评价模型对全省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根据易发区划分结果进行了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的划分,将全省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获得了关于吉林省地质灾害方面的大量数据。如何将该数据用于指导吉林省防灾减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基于吉林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建设了包括预报预警模型研究、预报预警软件开发、可视化会商系统、预报预警产品发布、吉林省地质环境综合信息平台、吉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六项内容的预报预警系统。2011年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