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

王立平  
【摘要】: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研究蒙古族生态文化,分析蒙古族生态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与现代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相连的切入点,探求内蒙古生态恶化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内蒙古生态文明构建的人文条件、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生态危机的发生和自然环境的残破,使现代人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反思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流派。我国学者在研究生态伦理学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知识和最新成果,追踪西方环境伦理发展的动态,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环境伦理的思想进行合理汲取,取得了许多独具特色、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内蒙古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日趋严重,使自然条件进一步恶化,已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内蒙古草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逐年走向荒漠化。由于在草原的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着利益驱动下的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从而加大了草原的承载力,破坏草原生态恢复规律,加剧了草原退化的程度。导致内蒙古草原生态恶化的深层次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的重农轻牧理念。多年来政府一直以实现草原的经济功能为主,在畜牧业发展上一直把牲畜数量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对草原生态恢复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主导下的草原大开垦,除了给草原的生态带来危害外,还给草原带来了沉重的人口负担。因而,在草原开发和治理过程中导致政策上的失误。近百年来,人为滥垦内蒙古草原的结果,导致了草原的严重退化和沙化。蒙古高原上的开荒史已经证明,蒙古高原是不宜于垦种而宜于畜牧业。因此,草原生态文明的构建迫在眉睫。内蒙古必须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生态措施,同时能够遵循草原生态环境规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草原生态文明构建的人文基础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的文明理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蒙古族生态文化史是一部漫长的游牧发展史,是蒙古人在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生存方式。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渐创造了一整套适应内蒙古高原自然环境条件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蒙古族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理性思考。草原文化几千年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显示出了它巨大的生命力,其中有许多值得珍视的内在因素和合理价值,如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自然生物的禁忌、四季轮牧、游牧方式等都很好地适应和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因此,在研究草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草原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思路。草原生态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牧区经济、社会、生态、民族、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草原生态治理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人草畜平衡,以牧民利益为本,以草原生态科学为基础,积极支持生态移民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扶持牧区畜牧业生产,加大投入;压缩畜群,以草定畜;减轻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压力,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草地自然保护区,严禁乱采滥挖和乱伐行为。严格的法律制度是草原治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合理的人畜草结构才能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文明的构建,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环境意识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还对内蒙古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全球华语生态美文原创大展暨第十六届全国草原夏令营征文选拔赛征稿启事[J];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07期
2 张国宝;;草原明珠呼伦贝尔[J];骏马;2011年04期
3 张颖;;信仰的消逝——读《狼图腾》[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4 金勇强;;试论宋代西北地区的草原火患——兼与明代烧荒的比较[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加文;;牧民增收增效是维护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证[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连树;景福军;;我省草原监理部门要注重提升能力 保住草原阵地[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3 于清军;;我省草原执法难的根源分析及对策建议[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4 蔡欣欣;;浅议蒙古族草原生态法律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附录8:草原防火条例[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6 ;第六章 草原建设战略[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9 ;第十五章 草业政策法规保障体系[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10 李佳祥;宁叶茂;;探析我国的草业政策动态、实践与今后走势[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草原生态文明[D];吉林大学;2012年
2 赛汉;本土的“陌生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月芬;吉林西部草原生态环境评价及其专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扬;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包秀霞;蒙古高原中蒙毗邻针茅草原放牧生态学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艾琳;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王云霞;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艳;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娜仁;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文化[D];云南大学;2010年
3 徐彤;草原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苗阳;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垦殖动因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郭建德;我国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张晶;甘肃省甘南牧区草原法实施状况及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7 王惠芬;基于GIS的草原生态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哈布日喜勒;基于3S技术的正蓝旗草原资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包乌日乐;牧户草原流转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胡秀芳;基于GIS的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陈应新;建设草原生态 绿化榆林大地[N];榆林日报;2011年
2 马旭祖 马宗民;保护草原生态 夯实发展基础[N];酒泉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张璐 常静 麦拉;新源六千万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N];伊犁日报(汉);2009年
4 记者 吴可心;自治区草原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N];赤峰日报;2010年
5 张军 吕世春;对苏尼特荒漠化草原建设项目的调研[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6 韩俊 张云华 陈洁;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晓星;退耕还草治风沙[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白峰哲 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胜功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万师强;草原建设应重视碳汇功能[N];农民日报;2010年
9 特约记者 罗利 通讯员 孙文富;左中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N];通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薛志伟;重建草原生态屏障[N];经济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