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行政与刑事法律关联问题研究

李楠  
【摘要】:行政法与刑事法作为两个重要的部门法,在各自的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交叉,甚至产生冲突,因此两者的关系问题便成为了法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实行与国外不同的行政处罚制度,致使行政法与刑事法规范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但由于学界对行政处罚权与刑罚权的界定、判断标准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尚未达成共识,造成了审判实务中难以区分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的尴尬局面。有学者称之为这是“一个令法学者陷入绝望的问题”,但作为法律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正确处理行政与刑事法律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积极的考虑,试图以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区别为切入点,探讨在国内尚未进行细致研究的行政与刑事法律关联问题。 行政与刑事法律关联问题是指行政法规范与刑事法规范实体以及程序处理方面存在的分界、交叉、冲突和衔接等关系的总称。行政法与刑事法关联的问题很广泛,可以划分为实体性关联和程序性关联、冲突性关联和非冲突性关联。行政法与刑事法的关联不仅体现在行政法规范对刑事法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量刑、司法证明等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刑法对行政法的保障等方面。另外,有些关联并非是良性关联,而存在交叉甚至会产生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范围界定不清、立法体制的滞后性、案件性质错综复杂等。 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是行政法与刑事法中两个具有密切关联的概念,二者都是对于法律规范的违反,但是在危害程度、成立的主观要件、执法主体、产生的责任与处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中的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并不同于西方语境下的“行政不法”与“刑事不法”。在我国,行政违法包含两个方面,即行政相对人违反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和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规定的违法行为,本文仅指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刑事犯罪就是危害社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产生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行为结果后,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方式在实体上并存、吸收与折抵,而在程序上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 抽象行政行为对犯罪构成产生重要影响。刑法条文中,通过援引行政法律规范,使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对个罪的犯罪构成产生影响。这是由刑法理论中的开放犯罪构成理论和空白罪状理论所决定的。换言之,鉴于刑法条文不能过于冗长并频繁修改的情况,对于有些犯罪构成有必要采用援引其他法律、法规的方式来界定。在抽象行政行为中,行政解释作为法律解释的一种,无论是独立解释还是联合解释,均对犯罪构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成为刑法的潜在影响者。 具体行政行为也对犯罪构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行政行为通过阻却犯罪成立和影响犯罪构成两种方式使行政法与刑事法在实体上关联起来。例如,行政处罚有时就发挥着代替刑罚的作用,也可以成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行政确认具有确定罪行的证据作用,也是确定犯罪的前提之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分则成为阻却犯罪的前提条件。但应当注意的是,过多地将行政处罚作为犯罪成立的前置条件,可能对保障人权产生不利影响。以欺骗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能否依法成为阻却犯罪的合法性理由、行政确认的适用性无法趋于稳定。 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是行政与刑事法律关系在程序上的体现。在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存在移送和排斥两种关系,排斥关系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存在冲突,二者不能移送,因而有必要做深入研究。造成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相互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两者的行为本身比较复杂;法律规定比较抽象;不同审判组织职权具有差异等。因此两者之间相互冲突也是很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上,不能死板的追求“刑事优先”或者“行政优先”处理原则,而应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谁为前提谁优先”的处理原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曙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校行政服务效能[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2 王萍丽;;行政指导与依法行政问题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国权;行政原则与行政监察职能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沈浩;李阳;;中国行政管理的理念创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刘建梅;;论先秦行政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6 李永壮;;基于行政管理的个体绩效跟踪纠偏模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11期
7 鲜静林;;试论行政文化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1992年01期
8 孟卧杰;;沟通:实现人性化行政管理的有效保障[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薛青青;;中外行政管理量化研究方法的差异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柳少蕊;;大部制改革难点试析[J];世纪桥;2009年23期
11 李洪君,张晓莉;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小组”现象[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06期
12 刘期达,丁知平;论行政领导权威及其生成结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3 曾俊锋;;将经营理念引入行政管理的若干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06期
14 李汉卿;;略论行政管理中的民主问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5 熊晓岚;;浅谈促进行政信息公开的途径[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9期
16 沈琪玮;;我国基层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1期
17 张子荣;;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安行政管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8期
18 杨正;应当重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应用[J];甘肃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19 马善记;;办事不力当究[J];四川监察;2002年02期
20 刘铮,雷志松;绿色行政的定位、价值及其实施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车乐;邓小兵;;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效能分析与制度对策[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学昆;;浅论行政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凤华;;试论行政监督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刘素萍;;浅析执法责任制的原则[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元姗;;自治州在宪法法律中的地位与作用[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黄文冠;;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对策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闫尔宝;;获得公众信任——防治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途径探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曾翠萍;陈浩;;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理性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鹏;电子政务技术对地方政府绩效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龙;行政问责制的规范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陆方熙;行政允诺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野;中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路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4 孙倩;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破解[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孙克华;行政问责背景下的离职官员重新任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朋;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黄国富;论行政代履行[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谢剑波;多身份视角下的行政态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蛟;行政问责的法律规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娄焕英;中国环境问责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立;北京拟扩大行政问责范围[N];法制日报;2011年
2 梦海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的“灵”与“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记者 刘玉林;我市部署依法行政工作[N];临汾日报;2010年
4 卢国强;北京警方公布数项反腐“军规”重要执法干部须向群众述职[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卞文斌;秩序与自由[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记者 李广军;居民的事情居民定[N];长沙晚报;2011年
7 江苏省徐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庄栋凯;浅谈药监部门行政强制权力的种类[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叶小钟 通讯员管智坚 齐虹;广州推出行政管理“无费区”[N];工人日报;2003年
9 记者 沈利民 王纲 ;温州全面再造行政管理流程[N];浙江日报;2004年
10 ;阳光普照常熟依法行政路[N];江苏法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