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李允  
【摘要】:自我国住房改革以来,住房不断“市场化”,市场因素的进入使得整个住房产业得以发展,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和众多房产商,住房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众的住房状况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房价节节攀高,特别是在大都市中,住房难已经成为主要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工具,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就体现了这一点,保障房作为政府所提供的纠正社会不公的重要公共产品,不仅能够缩减社会阶层的贫富差距,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公民最基本的居住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经济特别是大都市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由于大都市自身因素,其社会阶层差异较大,需求层次多样,结构复杂多元,因而各种问题包含于其中,其中,住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其关系到一座大都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大都市中住房的供求矛盾,满足社会中、低阶层社会成员的居住需求,促进我国转型期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通过保障房的建设还可以促进房价调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相信通过保障房建设的研究能够为大都市地方政府提出政策实施中的不足,并为其提供政策建议和改进,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相信通过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将会完善保障房体系,从而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两级分化现象,进而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 尽管保障性住房政策在近十几年不断更新并充实,然而由于现实条件和制度的制约,当中央政策由上而下进行实施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在地方承接与具体制定和执行符合本地的政策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和矛盾,存在着一些实施困境,如资源困境、供需困境、建设困境、分配困境、调控困境与监督困境。 保障性住房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正在发展的大都市来说,其城市化的发展要求需要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给予支持与保障。 展望未来,相信在未来中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其中,大都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将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理念的不断更新,会使整个政策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保障相关群体的住房权利与需求,有利于大都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社会的和谐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钧;;请再斟酌保障性住房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3期
2 ;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率超100%[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年11期
3 王保安;;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J];求是;2011年22期
4 张冰;;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节能省地之技术分析[J];上海房地;2011年10期
5 伍芳;赵森;;圆梦——云南银行业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纪实[J];时代金融;2011年28期
6 苟强;;为惠民工程“锦上添花”——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物业管理;2011年02期
7 张远索;;加快公租房政策工具箱建设[J];城市开发;2011年08期
8 周月萍;曾明德;;民间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选择和权益保障[J];法学杂志;2011年S1期
9 甘道明;;避免保障房“大锅饭”现象[J];中国人大;2011年19期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20期
11 杨浚;;部分国家及香港地区经验对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4期
12 张羡;;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房地产民生问题的关键[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13 艾才琴;;“万亿资金启动保障性住房市场”是一个良策[J];观察与思考;2008年21期
14 李欣欣;;完善保障性住房进出机制[J];瞭望;2009年49期
15 吴新坚;;从万科模式探索保障房盈利空间[J];城市开发;2011年08期
16 ;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全力支持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J];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7期
17 吴彦琴;;社会保险在社会和人们生活中的地位[J];企业导报;2010年22期
18 路红;;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房地产;2011年19期
19 ;国务院: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J];今日浙江;2011年18期
20 ;五项政策力挺保障房建设[J];广东经济;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飞;康飞;;浅谈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以日本为例[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翔;武凤文;邓云康;;基于生态城市理论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海春;蒋伶;;南京保障性住房布局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海春;蒋伶;;南京保障性住房体系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晓影;吕学昌;陈磊;陈翠;;土地紧缺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可持续供应研究——以济南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晓华;陈乃栋;许丹艳;;制度约束与行动框架——谈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吕陈;;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与空间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区的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桂芸;;加强和创新保障性住房管理方法探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庆斌;;保障性住房的国际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10 王静;金晓斌;汪冬宁;周寅康;;集中建设型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策略研究——以南京都市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允;中国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出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马建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涛;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动态仿真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周卫嘉;网络关系、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许雷;区域性中心城市保障性住房投资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7 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洪辞;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朱婷;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创新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然;基于西安小气候特点的保障性住房节能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开成;县级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中的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国栋;深圳市大工业区保障性住房可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璐;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岩;基于公共管理的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谭华;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维;保障性住房的组织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刘亚杰;基于居住融合的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胡敏;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容许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试错中前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郎俊琴;中央保障性住房检查组在我区检查指导工作[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特约记者林东风;143团确定新建868套保障性住房[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孙晓胜;北京对保障性住房资格进行专项核查[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淮南市城市保障性住房条例[N];淮南日报;2010年
6 江玮;中央拨付600亿建设保障房[N];建筑时报;2010年
7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顾意亮;保障性住房基地需建利益协调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袁超群;5年内建保障性住房31.7万套[N];西安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童亦弟;建管并重 实现保障性住房民生价值[N];中国建设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