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日常对话中模糊副词的语用功能研究

杜鹃  
【摘要】:人们通常认为语言表达应该精确,避免模糊歧义,然而,由于日常对话具有强烈的随意性,所以在日常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是随处可见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性是指一个事物或概念范畴的中心含义是明确的,但其外延边界不清晰的特性。 人类对于模糊性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尤步里德斯就提出了含有模糊思想的“连锁悖论”,此后,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的模糊性。然而,人们真正开始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始于模糊理论的提出。1965年美国控制论教授札德发表了一篇关于模糊集的论文,率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并指出现实物质世界中的客体通常没有精确的界限。从此,模糊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上,语言学家已经从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对模糊性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的相关研究,包括不同学者对模糊语言的定义以及对模糊表达的分类。其次回顾了语用模糊的相关研究,澳大利亚语言学家伯恩斯是从语用学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第一人,她认为只从语义学角度解释模糊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语境以及听者期待等语用因素,而对于语用模糊的分类,本文主要回顾了国外学者汤姆斯和国内学者何自然的相关研究。随后回顾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日常会话中模糊语言的相关研究及成果。 然而,在回顾的同时也发现,前人对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言的相关研究只是概括性地对模糊限制语或全部模糊表达进行总体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将侧重点放在对模糊表达中的一种形式即模糊副词的研究上,分析其在日常会话中的语用功能。模糊副词包括那些本身就具有模糊概念的副词,如“somewhere”、“sometime”、“approximately”,以及那些本身没有模糊概念而能够使其修饰的成分变模糊的副词,如“kinda (kind of)”、“pretty”、“somewhat”等。前人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模糊表达的使用在日常会话中比较常见,然而,模糊副词的使用情况如何还没有学者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两个问题: 1)日常会话中存在哪些形式的模糊副词且它们分布的频率如何? 2)模糊副词在日常会话中的语用功能有哪些?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选取美国流行喜剧《生活大爆炸》前四季共八十七集中的对话作为一个小型的语料库,该剧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四个科学宅男与一个美女的故事,对话诙谐幽默,且模糊语言在其中极为常见,因此本文以其中的对话作为语料进行分析。首先对其中出现的模糊副词的形式进行了分类,经过统计,其中共出现五大类模糊副词,分别为程度模糊副词,约略模糊副词,表可能性的模糊副词,频率模糊副词,以及表时间和地点的模糊副词。程度模糊副词即指那些可以改变说话者语气或者改变话语含义程度的副词,如“somewhat”、“almost”、“fairly”、“extremely”等,它们在会话中或加强或减弱话语含义的程度。约略模糊副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数词前表示约略概念的副词,如“about”、“around”、“approximately”等。表可能性的副词即指如“possibily”、“perhaps”、“probably”这种表示不确定可能性的副词。频率模糊副词即指那些频率表达模糊的副词,如“usually”、“seldom”、“rarely”等。时间和地点模糊副词即那些时间和地点表达模糊的副词,如“someplace”、“someday”、“sometime”。而如此分类之后,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本文还对这五类模糊副词出现的频率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提供了相应数据及表格,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程度模糊副词,而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时间和地点模糊副词。 其次,本文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别分析了模糊副词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关系,从中发现,模糊副词的使用或是违反合作原则从而遵守礼貌原则,或是违反礼貌原则从而遵守合作原则。经过分析研究,本文总结出模糊副词在日常会话中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以下五点:表示礼貌,表示委婉,填补信息空缺,故意隐藏信息以及自我保护。并且同一类的模糊副词在不同场合下,为达到不同的目的,所发挥的语用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当然,如果模糊表达的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此,熟练掌握模糊语言的相关知识,对于英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随着英语语言在中国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强调对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而不再是注重语法的教学。而模糊表达在日常交际中又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模糊副词在日常会话中语用功能的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然而,由于本文所选语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得出的数据也会具有相应的主观局限性,对模糊副词在日常会话中的语用功能研究也难免会有局限,因此,本文作者在未来的学习中还将继续完善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国丽;;名词性主语前副词功能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孔凡敬;英语副词位变与意变关系初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3 张一定;关于汉语副词的连用[J];语言与翻译;1987年01期
4 周振邦;;试谈副词在词组中的修饰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7年02期
5 张明;rather与fairly[J];大学英语;1995年04期
6 何龙;;“Be+副词”短语浅析[J];英语自学;1997年02期
7 邱志川;;常见的音、形相似易误用的字(8)[J];上海电力;1998年06期
8 荣嘉芸;;英语习语讲与练(24)[J];英语知识;2002年12期
9 郭亚平;;almost与nearly的异同[J];中学英语园地(初三版);2002年Z1期
10 李晓琪;;母语为英语者习得“再”、“又”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11 刘梅花;;“Well”的三种功能[J];初中生之友;2003年Z4期
12 阿依努尔·艾合买提;;浅谈副词“才”的用法及其维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年01期
13 郝秀菊;;释“永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5期
14 曾小鹏;;银雀山汉墓《晏子》中的副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5 沈卢旭;;一种副词+名词表述式的流行原因[J];阅读与写作;2006年06期
16 刘锦城;薛扬;;“果然”的语法化过程[J];文教资料;2007年25期
17 柴小慧;;几组常见副词的用法辨析[J];中学教与学;2007年09期
18 陈广秋;;俄语中副词与动词搭配的语义限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9 雷冬平;;说“打头”有“刚刚”义[J];古汉语研究;2008年01期
20 吕华萍;;古代汉语中实词虚化为副词现象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高娃;红英;;现代蒙古语副词搭配规律初探[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茜;;方式副词“赶紧”、“赶快”和“赶忙”的共时比较[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徐祖友;;评《现汉》“然”尾词中的副词[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杜世宏;王桥;;不确定性空间关系[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晓林;;说“曾不”[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颖;;日中机器翻译中汉语副词的数据处理[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诚刚;;“脖子在医院里”——从一则汉语招牌的英译失误浅析英汉语语用功能的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10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帅梅;现代汉语副词及类副词的功能层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郭建芳;汉英副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振羽;《三言》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6 秋兰(Benyatip Suphakalin);《老残游记》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潘国英;现代汉语状语语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丽香;现代汉语“全都”类总括副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雪;副词“总”的多维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孙春飞;《左传》中状态副词的类别及其语法功能[D];暨南大学;2010年
3 侯海芹;3-6年级小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中副词偏误的考察分析及教学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静;隆安丁当平话副词系统[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顿婷;现代汉语“何X”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忍;现代汉语短时类副词个案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淑贤;《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丰莎;湖南省湘阴县长康镇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琴;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大力”等词语的解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曹保顺;2004年高考语文虚词解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主持人 志勇;回国篇①[N];国际商报;2003年
5 刘树英;应让佳联入美封[N];中国邮政报;2001年
6 魏文彪;交规处罚灵活 不利司机维权[N];检察日报;2004年
7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8 王道森;立法中的语言技巧[N];法制日报;2003年
9 魏惠娟;日产透露2004年中国布局计划[N];中国经营报;2003年
10 王隽;少见的行动派[N];经济观察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