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跨孔雷达全波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的研究

吴俊军  
【摘要】:跨孔雷达全波形反演是一种使用全波形信息反演两钻孔之间地下信息的层析成像技术。常规的层析成像反演大部分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其中基于初至时的射线追踪方法可以反演出速度剖面,基于最大振幅的层析成像可以反演出衰减剖面。在一定假设情况下,速度和衰减反演图像可以转换成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图像。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是影响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孔隙度,含水率,含盐率,金属矿含量等。但常规射线追踪方法有许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方法仅采用了一小部分的信号信息。例如:射线追踪方法仅能解决大于信号主波长的异常体,分辨率近似为第一菲涅尔带的直径。该方法不能提供稳定的低速异常体反演结果。当目标体仅能在有限的几个方向被提供“照明”时,这些弱点就尤为明显。 波形反演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地震技术探测与开发、医学成像、无损测试、隧道和地雷探测等。近几十年来,波形反演发展了一些能够准确成像的方法,以此来处理包括声波、弹性波、雷达波、微波、光波和x光波在内的不同波场数据,其中菲涅尔量、程函方程、散射场及全波形技术等波形估计成像反演方法在地震中得到了应用。另外在正演方面还包括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 跨孔雷达全波形反演作为全波形反演的组成部分,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的初期。全波形反演能够提供小于波长的分辨率,在理想状态下,能够达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波长。应用全波形反演方法在分辨率上比应用射线方法能提高一个量级。由于全波反演方法考虑了记录道信号內的全部信息,故其能够反演出多种形态的异常,其中包括在传播中因能量衰减而消失的信息。全波反演方法能够精确地重建单个异常体的位置、尺寸以及电磁特性;能够确定背景场中亚波长尺寸的相邻的异常体的位置,尺寸;能够表明非均匀层状模型中两个对比度较大的界面的电磁参数的平均变化情况或随机变化情况,包括非均匀层状模型中的充水的隧道位置、尺寸和电导率以及亚波长尺寸的管道的位置、尺寸和电导率。 本文全面推导了全波形跨孔雷达层析成像反演方法,该方法利用雷达全幅度相位信息能够反演出地下高分辨率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图像,背景场介质可以是物性参数大、对比度非均匀的介质。本文通过基于局域网的分布式并行算法,有效的解决了巨量数据正演计算,从而实现了全波形跨孔层析成像方法在普通计算机上全面有效的运行,而之前这种成像方法仅能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计算。 在本文中首先建立了基于UPML吸收边界的TE模式下的FDTD二维正演算法。由于跨孔雷达测量方式中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极化方式为垂直于地表的z方向,因此选用FDTD正演算法时需要使用有Ex、Ez、及Hy的TE模式。 本文中,反演算法采用最速梯度法求解,通过应用包括时间维度在内的全波场信息与残场逆向传播的全波场信息乘积来计算梯度方向,且通过求取以步长为自变量的目标函数的极值确定步长公式。由于介电常数与电导率在量级上的区别,因此在确定迭代步长时需要对两种电性参数进行分别计算以提高收敛速度,这里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稳定因子。文中对介电常数及电导率分别采用对数化处理,并推导出新的梯度公式。采用参数对数化处理能够很好的提高收敛速度及稳定性,并且拓宽了异常与周边介质物性参数对比度。 在计算梯度时,需要对包含时间维度在内的电场和残场全波场信息进行储存运算,这需要超过几十G的内存空间以及多达数百次的FDTD正演。国外同行在计算该类别全波反演时均使用超级计算机,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局域网的小型PC机群,组织了超过20核CPU参与计算,实现了跨孔成像全波反演非超级计算机算法,使得该方法能够为普通PC用户提供服务。 通过均匀背景下直径为1m的圆柱形目标体的全波反演,了解了实测数据(合成数据)波形、逆时残场波形的形态及特点,分析了梯度求解中每个阶段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特征。在步长计算中,给定了合适的稳定因子κ ε及κ σ。 本文中将源所在的点及水平方向左右各五点设置为背景场值,并在源所在点左右10点内做滑动平均,保证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连续性。解决了反演中由于源附近介电常数“跳动”引起的波形畸变问题,提高了算法稳定性。 在不降低分辨率的情况下,通过对反演模型采用抽稀的办法,将数据减小至原内存需求的六分之一,以解决大型模型对计算机内存的巨大需求。 通过构建的矩形目标体模型可以发现全波反演能够精确的反演出矩形目标体的棱边位置、电性参数等。而对于倾斜或垂直异常体,能够准确的反演出目标体上下表面,但对垂直目标体的中间区域不能得到很好的成像。通过分析对复杂模型加入实际地表的模型,可以了解当需要考虑地表影响时,在反演初始模型中应当将地表所在位置加入计算。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背景噪声,可以发现垂直方向的小尺度噪声并不能影响目标体成像。通过建立水平相关长度及垂直相关长度各异的随机介质模型可以发现,在100MHz天线频率下,介质介电常数3-8之间时,能够清晰的明显的分辨出0.5m以上的水平薄层异常体,而对垂直薄层异常体,全波反演不能很好的反演出原始模型。 本文结合跨孔及VRP测量方式进行全波反演,全面分析了不同测量方式下,不同电场分量的波场及残差波场的情况,针对建立的复杂模型,通过结合跨孔及VRP观测系统的全波反演能够有效地提高圆柱形目标体的水平方向分辨率。 在使用介电常数及电导率同步反演时,本文提出将第一步单介电常数反演作为初始模型,有效的解决了同步反演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并通过模型试验可以看出在同步反演时,电导率的反演效果要比介电常数反演效果好一些。另外,对存在薄层目标体或异常体时,不应当结合VRP测量方式,采用VRP测量方式会降低跨孔测量模式下水平薄层的识别能力。 在数值反演中,源的波形是给定的,而在实际测量情况下,天线发射波形往往并不知道,因此子波的波形估计非常有必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将源作为未知量进行反演的直接估计方法,以及采用频率域反褶积进行波形估计的方法,并应用反褶积方法迅速的完成了子波波形估计,尽管造成了子波相位上与理论值的差异,但使用该子波估计方法能够有效的全波反演成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王成;裴江云;王丽娜;魏伟;;井间地震波形层析成像在大庆长垣油田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5期
2 刘国强,杨韡,冯启宁,李荣发;高频电磁波测井同时求解视电导率和视介电常数[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3 Fuks L F ,鲁勇军;低频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检测和成像[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年01期
4 骆晓东,何立群,袁军,高大勇,关树柱;低温下生物组织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5 王延强;;数据链传输波形抗干扰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1年02期
6 唐玉兵;;不同SPWM波形生成算法及其实现[J];中国新通信;2021年04期
7 李翔;;任意波形广义失真度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12期
8 张至成;;彩电检修中波形检查的主要技巧(一)[J];家电检修技术;2012年12期
9 鞠晓晶;李清华;刘立安;;电针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10期
10 郑涛;杨拴科;金印彬;;数字示波器中的波形存储、录制与回放[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8期
11 陈娟;齐建文;;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扰波形优化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34期
12 王明建,陈彩云;波形排列问题简介[J];数学通讯;2000年09期
13 刘元龙;;不同雷师流波形师雷师防师的影响[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7年02期
14 晏飞;杨涛;庞毅飞;叶卫东;;基于波形平均的经验模态分解端点效应抑制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年05期
15 汪海洪;罗北;梁月;黄征凯;;卫星雷达测高波形修正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年03期
16 左言文;蒋晓文;吕鹏鹏;;波形褶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国际纺织导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玉喜;刘四新;;跨孔层析成像四种算法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杨淑卿;杜继修;陈云峰;唐祥功;;反射走时及走时梯度联合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兴明;张旭东;郭太峰;王龙;;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任意波形发生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沁川;叶芃;田书林;;数字存储示波器上一种减小波形晃动的方法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5 梁志国;孙璟宇;何懿才;;周期性任意波形的相关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杨禹珺;张一民;葛艳芳;李乾;;软性仰卧起坐波形垫的设计[A];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赵刚;;用相关系数表征冲击波形相似程度[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袁玮;许文才;张改梅;谢丽华;;基于有限元的瓦楞纸板瓦楞波形优化设计的研究[A];颜色科学与技术——2012第二届中国印刷与包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陈可嘉;季平;刘思峰;张岐山;;灰色波形预测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邢军;宋守志;徐小荷;;料层冲击粉碎过程中影响应力波形因素的分析[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11 陈泽同;;8/20μs电流波形最大正负偏差对压敏电阻的影响[A];2016年SPD标准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2 刘振国;孙鹏;;基于电流波形比较法诊断故障电弧的可靠性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13 沈才余;赵宝顺;;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实用走时反演方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4 汤伟;王玲利;王帅;;小波模极大值和改进二分法的QRS波形检测算法[A];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论文集[C];2018年
15 陈泽同;;8/20μs电流波形最大正负偏差对压敏电阻的影响[A];智能防雷 网赢未来——2016中国雷电防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6 张东来;张健;秦海亮;;一种新的低成本电流检测和波形有效值转换方法[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7 赵琰喆;王彦宾;;基于跨孔层析成像实验对贝叶斯反演方法的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59: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应用、专题60:地热资源成因新理论与综合探测新技术[C];2018年
18 王兴泰;王若;卢元林;孙仁国;;用改进的佐迪反演方法进行二维电阻率图像重建[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9 李奎念;李阳;张显鹏;张美;;几种中子-伽马数字化波形甄别方法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核测试与分析分卷)[C];2015年
20 房宗良;席德明;;波形取样斜率比内插定时方法的研究[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俊军;跨孔雷达全波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殷伟刚;波形数字化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杜中伟;中子探测的波形数字化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李风从;雷达抗干扰波形优化设计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王官超;高精度弹性波动方程反演方法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年
6 唐毅;波形调制多阶光盘的内部2年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刘志鹏;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飞;跨孔雷达走时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井浩;基于波动方程的动力学反演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高秀鹤;重磁及张量梯度数据三维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11 杨修伟;基于逐渐变形法的储层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12 刘昱朗;介质目标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3 李雁浩;传热过程的模型预测反演方法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7年
14 宋春奇;面向微波光子雷达的波形生成与脉冲压缩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15 陈小英;波形齿系统及其预拉CFRP带体外加固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6 何方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统计反演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7 周琬婷;基于声速与声驰豫衰减层析成像的气体温度与组分分布测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18 刘向龙;电磁层析成像关键问题及其在高铁车轮探伤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19 江旭;介观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的理论模型及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0 杨志高;中国大陆勒夫面波噪声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琪;基于OFDM的雷达通信共享波形研究[D];南昌大学;2021年
2 文艺;数字荧光示波器波形录制和分析功能硬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彭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波形库控制技术[D];燕山大学;2010年
4 刘敏;波形套的试制及工作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5 李静;波形绣的工艺与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6 陆梓幸;基于数字化全波形的激光雷达目标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雪琪;多节点信号波形恢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年
8 高雪;基于波形库的波形结构特征对比方法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易香;五对角线性微分系统的优化波形松弛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浩宇;基于光频域处理的多波形产生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21年
11 万海川;基于宽带认知雷达的自适应波形选择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2 李柏;波形采样的激光探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3 唐国洋;基于FPGA的特殊波形实时识别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4 何柯;800兆高速任意波形产生硬件平台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5 陈铿;基于时频分析与深度学习的交流输电线路雷击波形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
16 远航;百焦耳固体激光器时间波形主动整形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7 马丽;布尔过程论在延迟分析和波形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8 刘芳;基于FPGA核的任意波形产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9 程库;宽带多模式波形产生模块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0 尤雪芬;数据采集与波形处理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霞;介电常数更高新式氧化铪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2年
2 王斌成;安徽局物测队 全三维岩性反演方法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煤地质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