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文戈,谢鸿森,刘永刚,郑小刚,赵志丹,周辉;2.0GPa块状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时间和温度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4期 |
2 |
I.K.Tluezov
,V.D.Epaneshnikov
,郝天珧;鄂霍次克海岩石层的地热演化模式[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0年03期 |
3 |
徐朝雷,宋春玲,赵祯祥,米广尧,魏荣珠;恒山地区部分熔融地质体填图方法的尝试[J];中国区域地质;1999年03期 |
4 |
李海鸥,姜枚,王有学,张聿文;青藏高原地壳的低速层与部分熔融[J];物探与化探;2004年04期 |
5 |
赵军红,胡瑞忠,刘燊;福建岱前山辉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J];矿物学报;2004年03期 |
6 |
林传仙
,裘愉卓
,于学元;花岗岩浆起源及部分熔融的若干问题[J];地球与环境;1976年12期 |
7 |
陈岳龙;兼顾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部分熔融模拟计算方法及应用[J];现代地质;1993年02期 |
8 |
李建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化──Ⅰ.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1996年01期 |
9 |
李建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化──Ⅱ.在自然岩石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1996年04期 |
10 |
桑祖南,周永胜,何昌荣,金振民;辉长岩部分熔融实验及地质学意义[J];地质科学;2002年04期 |
11 |
周永胜,何昌荣,桑祖南,金振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辉长岩部分熔融的熔体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12 |
鹿坤;冯佐海;侯读杰;李晓峰;;桂东北煌斑岩源区成分模拟[J];矿业快报;2008年12期 |
13 |
严再飞;程礼军;王宏图;陈觅;周家喜;;峨眉山二滩高钛玄武岩Zr/Hf分异的指示意义[J];矿物学报;2011年01期 |
14 |
贾望鲁,高山,王林森,胡圣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部分熔融的证据——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5 |
张春池;王金辉;任天龙;侯建华;汪又平;陶有兵;秦杰;;山东临朐-昌乐地区临朐群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2期 |
16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17 |
朱振华;泰山太古宙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7年03期 |
18 |
刘昌实;大容山花岗岩源区物质的定量模拟[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8年03期 |
19 |
李俊建,沈保丰;小秦岭太古宙TTG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J];地质找矿论丛;1991年04期 |
20 |
M.P.Roberts;J.D.Clemens;王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类的成因[J];国外火山地质;1994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