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锂原子体系的径向行为在全实加关联方法下的高精度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全实加关联(Full Core Plus Correlation)方法计算了类锂体系从Li I到As XXXI的基态和一些低激发态的近核处电子密度和径向期待值,及其它算符的期待值,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参数和高离化电荷对外显示的静电势,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FCPC波函数所得到的电荷密度在近核区域和远离核的长程区域,与已有低核电荷锂等电子序列的其他理论结果相比,在整个空间内,我们用全实加关联方法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电荷密度分布;同时,我们预测了高核电荷锂等电子序列原子核处电子密度和径向期待值。据我们所知目前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报道。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高离化原子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的工作可以为理论和实验工作者提供有益的依据。
同时应用所求得的径向期待值,验证并推广了Angulo and Dehesa的关于电子在核处的密度ρ(0)和原子体系的不同指数的径向期待值〈r~k〉的几套精确的不等式。反之利用这些不等式又可以用来严格检验径向期待值的精确度,我们发现我们的结果非常好得符合这些不等式,进而说明FCPC波函数在整个电子位形空间都是比较精确的。尤其对于高核电荷的类锂体系,原子核处电子密度与上限之比达98%以上,我们发现本文的结果非常好地满足这些不等式,这进一步地说明FCPC波函数无论是在短程部分还是长程部分对于高核电荷类锂体系都能给出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们在电子的整个位形空间都是非常精确的。
鉴于超精细结构参数的计算对体系波函数的敏感性,我们研究了类锂体系的超精细结构参数中的轨道项和Fermi接触项并做了讨论,给出了非相对论下的理论结果。实验和理论给出了低核电荷类锂体系的Fermi接触项的结果,我们的计算结果与之符合的很好,且给出了高核电荷类锂体系(Z=11-33)的Fermi接触项和轨道项。
一个高离化电荷接近一个表面呈现出一种不常见的实验情形。高离化电荷的静电牵引力可以非常大,以至于即使它在几十个原子直径之外,都可以把电子移除表面。我们计算了从BeII到NeVIII1s~22s态对外显示的静电势,进而可以得到对外的表观电场,并与模型势做比较,两者符合的很好。
通过计算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若要获得有意义的理论结果,必须对体系的层壳间关联效应作出合理的描述。
我们还对FCPC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完善和改进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
|
|
|
|
1 |
陈超,王治文,李家明;类锂体系激发态的精确判据[J];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
2 |
葛自明,王治文,周雅君;类锂体系(Z=21—30)基态1s~22s电离能和相对论项能的理论计算[J];物理学报;2004年01期 |
3 |
刘子龙,吴礼金,李白文;BeⅡ的~2P~0自电离态的理论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
4 |
刘鑫;王治文;;类锂V~(20+)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5 |
修俊玲,王治文;锂原子高角动量激发态的能级结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6 |
胡木宏;王治文;;类锂体系(Z=11~20)1s~23s-1s~2np(4≤n≤9)偶极跃迁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7 |
王治文,屈连华;类锂原子体系的激发态结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8 |
刘鑫;王治文;刘宝海;张颖;刘晓旭;李志新;赵玉伟;;Zn~(27+)离子的精细结构和偶极振子强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
9 |
张东明,刘子龙,吴礼金,李白文;LiⅠ等电子序列[(1s2p)~3P,4d]~2P~0及[(1s2s)~1S,5p]~2P~0自电离态的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2年02期 |
10 |
姚启鲁,王治文;类锂原子体系基态和激发态的比质量移位[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
11 |
胡木宏,王治文;类锂离子(Z=11~20)3~2D-n~2F偶极跃迁的振子强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12 |
刘鑫;王治文;;Fe~(23+)离子的能量和精细结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3 |
宋连鹏;王治文;胡木宏;;V~(20+)离子1s~23d-1s~2nf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刘鑫;;Ti~(19+)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5 |
刘鑫;;类锂V20+离子的电离能[J];网络财富;2010年03期 |
16 |
胡木宏;王楠;王治文;张丽云;徐宁;;Co~(24+)离子1s~2nd(3≤n≤9)态的激发能和精细结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7 |
陈冠军,孙云,黄时中;类锂体系1s~22p~2P态能量的相对论修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8 |
刘鑫;;Ti~(19+)离子的电离能和精细结构[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
19 |
张楠,胡木宏,王治文;Sc~(+18)离子1s~23d-1s~2nf的跃迁能和偶极振子强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
20 |
王治文;林柏枝;国阳;;Sc~(18+)离子的能量和振子强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