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蛋白(paxillin)在口腔磷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摘要】: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正常的口腔黏膜上皮经过一些原因的刺激发展到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细胞经过了多种遗传学的多重基因的遗传改变。
其中组成细胞的网络蛋白骨架的细胞内白蛋白的改变在口腔黏膜病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恶性肿瘤的侵袭使细胞骨架蛋白重组和重建,使细胞外基质遭到破坏和细胞的移行。而本实验中所测定的paxillin正是一种黏着斑相关蛋白。桩蛋白(paxillin)是一种信号接合蛋白,其序列高度保守,分布于黏着斑,构成黏着斑的纽带,通过细胞外基质蛋白和层黏蛋白的接合进行信号传导,使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所以paxillin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研究paxill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paxill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86例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月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住院患者的病理标本(这些患者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和53例正常口腔黏膜鳞状上皮作为实验对照组,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73例,未转移淋巴结113例,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3岁。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axill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xill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鳞状上皮(p0.05)。并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降低paxillin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p0.05)。paxillin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axill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生长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异常表达提示着肿瘤预后不良,反映了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助于及早诊断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并且可以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