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

张颖  
【摘要】: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出露于一露天硅石矿场中,开采矿体硅石矿赋存于元古界震旦系的一套沉积岩与变质岩互层的软硬相间岩组中,为新近的上硬下软厚层状块裂缓倾顺层滑坡。地表拉裂变形显著,主要出现在坚硬厚层块状的石英岩岩体中,变形范围涉及四个台阶,相对高差约81m。 结构面特征对工程岩体的地质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石门滑坡体出露结构面特征典型,层面、节理裂隙、大型拉裂结构面、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密集带广泛发育。本文对石门滑坡的结构面特征做了如下总结: (1)从成因机制上来看,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最为典型的是南侧台阶上分布的原生层面和部分分布在底面台阶南侧的巨厚石英岩中夹的软弱夹层;次生结构面发育比较广泛,包括绝大部分变形明显的软弱夹层以及拉张结构面中的泥化夹层;构造结构面发育较为广泛,包括三处断层,各个节理密集带,大型张节理和实测的443组节理裂隙等等。 (2)结构面规模等级不同,但未发现Ⅰ级规模的区域大断层发育,其它的结构面从Ⅱ级到V级均有分布。 (3)从滑坡的拉裂变形特征上,可见坡体的最大开裂宽度近1m,最大的沉降差可达近2m,同时确定了滑坡的总体滑移变形方向。 (4)根据结构面力学成因,将结构面分为陡倾拉张结构面和缓倾结构面,对两类结构面特征进行了典型描述。 同时结合现场结构面特征分析了石门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为压制拉裂和滑移拉裂。 另外本文针对现场的443组随机结构面根据倾向、倾角、迹长和宽度4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势分组,以此更好的对结构面特征进行整体优势的研究,体现了实际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在matlab自编程序的基础上利用竞争型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随机结构面的优势分组,并利用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对分组结果进行科学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英学,陈礼伟,伍晓军;节理岩体的块体出现概率及其连通率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1999年01期
2 张林洪,邓钢;结构面壁粗糙度摄影测量及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3 王观石;胡世丽;;结构面对波形相关系数的影响[J];现代矿业;2010年02期
4 张庆;郑光;许强;邓韧;;携剪实验和JRC-JCS模型在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5 吴义鹰;石豫川;刘宏力;;某地下厂房围岩岩体结构特征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6 肖建勋;程远帆;王利丰;;岩体结构面连通率研究进展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张显;;结构面中粘土矿物的富集对其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1年05期
8 张清照;沈明荣;丁文其;;结构面的剪切蠕变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9 王玲;;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铜盆溪桥东头高切坡稳定性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5期
10 刘钧,郭志;岩体力学试验的理论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11 杜时贵,樊良本;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统计估测[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12 肖阳春,胥建华,石永泉,谢智斌;球面三角计算定向取心结构面产状方法[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1年02期
13 韩爱果,聂德新;岩体结构研究中统计区间长度的确定[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14 吴义鹰;石豫川;刘汉超;;某地下厂房块体稳定性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6年01期
15 刘锦文;张明;;浅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缓倾角结构面评价[J];岩土工程界;2008年07期
16 孟军省;刘雪梅;唐垂柳;;考虑结构面的岩质边坡稳定评价[J];土工基础;2009年03期
17 李治广;董昕;马健;;反分析法与室内试验法确定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对比研究——以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为例[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4期
18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S2期
19 乔俊宇;;结构面对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机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20 朱小明;刘博;王长柏;邹飞;莫振泽;;含二阶规则起伏体结构面的剪切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佑伦;王元汉;胡建华;;基于断裂力学的岩体强度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彭校初;冯树荣;;三维块体理论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高庆华;;序次的辨别与实践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3)[C];1982年
5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功;熊天奇;钱若军;;可展结构中对称性概念的探讨[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广忠;周瑞光;;岩体力学性质的结构效应[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8 戴培志;李伟;李融融;王平;李仕胜;廖建军;;小湾水电站坝址区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任茂昆;;关于岩石裂隙连通率的探讨[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10 俞缙;钱七虎;赵晓豹;李晓昭;;岩体结构面对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卫振海;岩土材料结构性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秦启荣;深部岩体结构面预测及其石油井壁工程稳定性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4 柳群义;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与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刘龙武;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的破坏特征及勘察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少锐;裂隙岩体地下洞室超欠挖预测及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周莲君;层状岩体破坏特征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及其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吴志勇;岩体结构信息化处理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黄曼;岩石模型结构面的相似材料研制及力学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元霞;板理化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及结构面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季惠龙;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义山;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库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志堂;岩质边坡岩体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钟林君;锦屏一级水电站建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樊艳云;云南省富宁尾洞铜镍矿区采矿工程地质条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时业;尖山磷矿东采区边坡失稳破坏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文;有色工业结构面临“大手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山桦;汽车产业结构面临再调整[N];中国工业报;2004年
3 翟志宏;入世已近三年我国商业结构面临重新调整[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罗锴 通讯员 吕运涛;石门柑橘协会牵手30万橘农兴业[N];湖南科技报;2005年
5 记者 孙玮怿 通讯员 贺新初 李飞;石门海螺水泥二期工程开工[N];常德日报;2009年
6 崔忱立 李淑彩;档案揭密城市改名原由[N];中国档案报;2010年
7 通讯员 文书瑜 李飞;石门地税“千百工程”促服务提升[N];常德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黄万柏;大唐石门子水电项目进展顺利[N];昌吉日报;2010年
9 向清华 李斌;石门着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N];中国特产报;2005年
10 通讯员 傅铁梅;团中央来石门调研首选石门移动[N];常德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