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纤Bragg光栅F-P腔色散特性的研究

屈丽  
【摘要】:近年来,利用光纤Bragg光栅的反射特性构造的F-P腔,由于其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Bragg光栅F-P腔的新的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因此对于它的透射谱和色散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针对组成光纤Bragg光栅F-P腔的两端的光栅参数完全相同的情况,当参数改变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其透射谱、群时延和色散随波长的变化关系。F-P腔的最小透过率随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F-P腔的腔长、光栅长度和光栅的条纹可见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光栅的周期和纤芯折射率的改变对其影响不大;对于F-P腔的透射带宽,随着光栅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光栅折射率调制深度的增加而变宽,F-P腔腔长、光栅周期、光栅的条纹可见度和纤芯折射率对其没有影响;透射带宽内的谐振峰的数目随着光栅折射率调制深度和F-P腔腔长的增加而增多,光栅周期、光栅长度、光栅的条纹可见度和纤芯折射率对其没有影响;随着F-P腔腔长的减小,当减小到一定程度上时,最终在透射带宽内只会存在一个模式,在这里我们给出了本讨论中的存在一个模式的临界值,即阈值腔长为0.9mm。透射带宽内的谐振峰之间的间隔随着光栅长度和F-P腔腔长的增加而变窄,随着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增加而变宽,而光栅周期、光栅的条纹可见度和纤芯折射率对其也没有影响;另外,光栅周期、纤芯折射率和折射率调制深度影响着透射带宽的波长范围,即当光栅周期、纤芯折射率和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增大时,透射谱线整体向长波方向移动,发生了红移,而其它参数对其没有影响。透射带宽内的谐振峰的线宽随着光栅长度、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F-P腔腔长、光栅的条纹可见度的增加而变窄,光栅周期和纤芯折射率对其没有影响。 2.在组成光纤Bragg光栅F-P腔的两端的光栅参数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研究了其群时延和色散随各个参数的变化关系。对于其群时延及其色散值,我们发现随着光栅长度、折射率调制深度、条纹可见度和F-P腔腔长的增加,其群时延最大值和色散的正负极值在增大,光栅周期的增加会使群时延和色散正负极值略微增加,纤芯折射率的增加对群时延最大值和色散正负极值影响不大。另外,当光栅周期、纤芯折射率和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增加时,其群时延和色散曲线发生了红移。在本文中我们画出了当光纤Bragg光栅F-P腔参数改变时,其群速度和光速的比值随波长的变化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当光栅的长度、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F-P腔腔长和光栅的条纹可见度增加时,F-P腔透射谱最小透过率对应的透射光逐渐由慢光变为快光,透射带宽内的谐振谱线对应的透射光速度变得更慢。当光栅周期、纤芯折射率和光栅的折射率调制深度增加时,我们获得的透射光的群速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波长位置将向长波方向移动,F-P腔腔长对光的群速度的影响是有限的。 3.当组成F-P腔两端的光栅的参数不同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两个光栅的长度、折射率调制深度和条纹可见度差值增加时,其透射谱线的最小透过率减小,群时延最大值在增加;而光栅周期差值微小增加时,其透射谱最小透过率增大,群时延最大值减小。随着这些差值的增大,透射带宽内的谐振峰值的透过率减少,可以看出这对F-P腔的选模是不利的。两个光栅周期和折射率调制深度差值的增加,会使透射谱线发生红移,透射带宽变宽。 4.为了确定F-P腔分辨率和色散特性,我们将光纤Bragg光栅F-P腔与光纤Bragg光栅的透射和色散特性进行了比较,这里我们只对光纤Bragg光栅F-P腔两端光栅的参数是一致的情况进行讨论。我们发现,在保证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F-P腔的腔长,会增加透射带宽内的谐振峰数目,而且这些谐振峰都处在组成F-P腔的光栅的透射带宽内,且这些谐振峰之间的间隔变小。与光纤Bragg光栅相比,F-P腔的分辨率要更高。从光纤Bragg光栅F-P腔的色散曲线上看出,其有多个色散负极值,可以将其用于色散补偿。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其光纤Bragg光栅的参数都固定了,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节腔长来满足我们对色散值的需求。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未来更好的利用F-P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佐华,李绍泉,岑钊常;变占空比Ronchi光栅的多重微分象性质[J];光电子.激光;1993年06期
2 张丽娟;李建龙;傅克祥;张珍辉;;用光栅正负一级衍射效率之比反演光栅参数的数值模拟[J];激光杂志;2007年03期
3 占生宝;赵尚弘;余侃民;胥杰;楚兴春;吴卓亮;王蜀一;;非相干组束中反射体布拉格光栅的衍射潜力(英文)[J];光电工程;2008年03期
4 陈永利;刘文霞;;亚微米光栅微结构光学特性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高社成;励强华;;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偏振相关损耗特性[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袁纵横;张丽娟;李建龙;;用光栅的正负一级能量之比测量光栅参数的可行性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04期
7 吴卓亮;赵尚弘;占生宝;胥杰;楚兴春;;光纤激光频谱组束的仿真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7年11期
8 陈梨;;光栅光学小波滤波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占生宝;赵尚弘;胥杰;吴卓亮;李云霞;;基于透射体布拉格光栅频谱组束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8年03期
10 王海江;皮亦鸣;;极化SAR图像中非平稳目标的检测与区分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11 周晨波;;高斯光束直径与径向旋转光栅参数间的关系[J];应用激光;1987年05期
12 蔡润清;;绝对零位光栅参数的确定和编码的技术指标[J];应用光学;1990年06期
13 杨先辉,张秋华,孙圣和;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光纤光栅参数重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14 孔令胜;王天聪;蔡盛;钟兴;张雷;徐开;金光;乔彦峰;贾继强;;基于二维方孔光栅的平面三维显示[J];液晶与显示;2010年06期
15 于常青,刘杰,李家泽;光学多通道分析仪的分辨率分析[J];光学技术;2001年02期
16 周晨波;;利用光栅测量高斯光束发散度的理论计算[J];光电工程;1989年03期
17 刘锦高,汤亮,王成发,应忍冬,张春芽,殷杰羿;由海洋环境探测分析雷达反演海流径向流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8 韦芙芽;刘洪武;付春林;;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光纤光栅参数重构[J];中国激光;2011年02期
19 高海滨;赵华凤;马晓红;周开军;;频率扫描法标定法布里-珀罗腔的锁定模式[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7期
20 印勇;田逢春;陈梨;;光栅参数与小波谱值的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健;梁丽勤;;基于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的水坝健康监测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定杰;江俊峰;刘铁根;刘琨;张以谟;;光纤Bragg光栅传感系统在大坝水闸模型应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仕文;李宏福;;Bragg谐振腔新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4 邹喜华;潘炜;罗斌;闫连山;;光纤Bragg光栅滤波响应的轴向分布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张颜艳;赵建林;邸江磊;王倩;;反射型体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度测量[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尹丹;杨明红;代吉祥;李小兵;刘宏亮;唐洁媛;陈哲;;侧边抛磨光纤Bragg光栅传输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忠民;周琳;;塞曼效应实验中F-P标准具的快速调试[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许来才;邓明;朱涛;饶云江;;光子晶体光纤F-P干涉式高温传感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蔡伟建;刘西琳;;莫尔条纹技术测量相位物体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分析[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屈丽;卓仲畅;苏雪梅;;Slow and fast light in a Bragg gratings F-P cavity[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观;光纤Bragg光栅在智能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程旭升;聚合物Bragg光纤光栅的制作及其传感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魏石铭;衍射度量术在光栅形貌测量与小阶梯光栅制作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4 易迎彦;反射型体光栅特性研究及在频谱合束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韩建;全息光栅曝光光学系统优化及光栅掩模参数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吴华明;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罗彬彬;光纤Bragg光栅传感技术及其生化传感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胡昌奎;基于纳米金属光栅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熊学辉;平面光栅阵列纳米尺度光子控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凌青;变间距全息光栅记录光路的建模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丽;光纤Bragg光栅F-P腔色散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尚云博;均匀光纤Bragg光栅慢光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曹平;光纤Bragg光栅复用解调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王浩;Bragg体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阵列光谱稳定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罗勇;基于光纤Bragg光栅的管道压力检测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天星;光纤Bragg光栅在缆索结构测量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田高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埋入光纤Bragg光栅的传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玉瑞;盲管式光纤Bragg光栅中低压传感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龙飞;大口径光栅拼接装置的结构分析及运动精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杨华;光纤Bragg光栅热导温敏的传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阿尔卡特收购创新光纤公司[N];人民邮电;2000年
2 刘华杰;一名三变,编辑睡着了吗?[N];光明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