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荷修饰的非标记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在中药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核酸是生命存在和得以延续的最根本和最关键的物质,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核酸的性质、结构及其与各种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对揭示生命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具有关键性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主要探索建立一种可以通过与核酸分子发生作用的,同时可以检测核酸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与否的一种检测和分析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新方法。
荧光分子探针能够将分子识别的信息转换成荧光信号为外界所感知,具有诸如最高可达单分子检测的高灵敏度,能够实现开关操作,对亚微粒具有可视的亚纳米空间分辨能力和亚毫秒时间分辨能力,原位检测(荧光成像技术)以及利用光纤进行远距离检测等众多优点。比率荧光信号更优于荧光强度响应信号,提高了灵敏度,同时引入自动校准功能,可实现定量检测[1]。本课题就是主要通过建立一种离子型含芘的荧光探针,并且通过非标记的形式考察其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进而应用于与核酸有关的生命物质的检测及抗肿瘤机制的探索。
综上,我们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工作:
1.合成了一种含芘的小分子荧光探针(PQA),测试了芘荧光探针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三维光谱、核磁等获得了相关的数据,为以后的核酸相关检测打下基础。
2.建立聚阴离子高分子模型模拟核酸的性质,通过不同浓度聚阴离子高分子与芘荧光探针(PQA)作用考察芘荧光探针的荧光检测效果。
3.研究芘荧光探针(PQA)同核酸作用的荧光光谱,分别考察了寡核苷酸链的浓度、长度、构象等因素对诱导芘荧光探针(PQA)产生激基缔合物谱峰的影响。
4.构建用于钾离子检测的生物检测器。通过诱导芘荧光探针(PQA)产生激基缔合物的寡核苷酸链碱基长度的特殊性建立了一种寡核苷酸链可以与钾离子形成G-四链体,并且通过G-四链体诱导芘荧光探针产生激基缔合物的宽峰,来进行钾离子的生物检测。
5.建立一种高通量细胞筛选模型对中药材吴茱萸进行药物跟踪活性筛选。筛选出了3个单体,并且对所筛选的单体进行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
6.对中药成分吴茱萸胺抗肿瘤作用机制的分析,采用了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园二色旋光光谱检测吴茱萸胺对人端粒的作用机制。其中芘荧光探针为介导的荧光光谱的检测。
通过了多方面的研究测试,我们建立了以上几种生物检测器,并且可以考虑应用到核酸识别、钾离子检测、与人端粒序列相同的寡核苷酸链作用的检测等方面。所以本实验建立的芘荧光探针(PQA)表现出了非标记而成本低廉、检测快速的优点。
|
|
|
|
1 |
刘斌;王永详;;细胞Zn~(2+)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4期 |
2 |
韩洁;李剑利;贺怀贞;武祥龙;史真;;新型荧光素类细胞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Cl的设计、合成及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0期 |
3 |
阮康成;荧光探针Bis-ANS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的相互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1992年04期 |
4 |
汪乐余,赵长庆,朱昌青,王伦;功能性ZnS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1期 |
5 |
朱顺清;李伟;;8-(2′-萘磺酰)-胺基喹啉锌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酵母细胞的染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6 |
周艳梅;童爱军;;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2期 |
7 |
郑爱芳;方典军;陈金龙;;功能化硒化镉量子点的制备以及作为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8 |
江玉亮;邱道骥;吴婧;韩巧荣;王炳祥;;中氮茚衍生物对金属离子选择识别性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可高选择性检测活细胞内有机过氧化自由基的荧光探针[J];科学通报;2011年06期 |
10 |
王守业,余华明,张祖德,刘清亮;荧光探针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1998年03期 |
11 |
吕雪飞,朱颖,郭祥群,赵一兵;铽-钛铁试剂络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脱氢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2 |
秦身钧,姚宏伟,王冬云,史长林,魏永巨;牛血清白蛋白三元体系结合反应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3 |
江其勤;;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2期 |
14 |
张海燕;邢佩佩;李娜;徐克花;唐波;;蛋白质标记荧光探针的研究及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
15 |
刘志洪,李文化,沈萍,蔡汝秀;Fura-2荧光探针研究Ca~(2+)对大肠杆菌细胞的跨膜作用[J];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
16 |
许颂霄,王虹,尹一兵;定量PCR的荧光技术[J];生命的化学;2005年05期 |
17 |
陈伟;段武彪;贺春英;李桂平;;非对称酞菁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展望[J];医学信息;2005年12期 |
18 |
李占东;吕会田;乐加昌;范青华;李文;罗志勇;;IgG-Eu-IDPA对抗原IOV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2期 |
19 |
穆晞惠;童朝阳;;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
20 |
王益林;;量子点及其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