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多肽与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徐岩  
【摘要】:基于蛋白质的三维晶体结构的分子设计,在药物发现与分子识别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蛋白质工程以及蛋白结晶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与疾病相关的靶蛋白的3D晶体结构被解析出来,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基础。在本论文中,将以两个不同的靶点蛋白的晶体结构,即CXCR4和WDR5,来筛选与设计能够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并探讨这些全新设计的分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CXCR4是趋化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在癌症转移,HIV-1感染和干细胞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使用最新发现的CXCR4的晶体结构,并结合多价配体的概念,设计并合成出另外7条与CXCR4有着高亲和力的多肽,比现有的上市药物Plerixafor活性强45倍。在所合成的7条多肽中,有2条为CXCR4激活剂,能够激活CXCR4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迁移;另外5条多肽为CXCR4抑制剂,能够阻断CXCR4引起的钙离子内流,并抑制细胞的迁移。在抗HIV实验中,DV1-K-(SDF-1-8)可以抑制CXCR4介导的HIV-1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其活性达到了微摩尔级别。这些多肽的发现为设计与合成新型CXCR4的配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治疗以CXCR4介导的肿瘤转移,HIV-1感染和干细胞治疗等提供了理想的先导化合物。 WDR5蛋白是由WDR5基因所编码,具有WD重复结构的蛋白。最新的研究发现,WDR5蛋白能够与人类混合谱系白血病蛋白-1(MLL1)形成蛋白复合物,通过催化组蛋白H3四位赖氨酸的甲基化,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很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病人中发现了MLL1蛋白的突变,能够增加其催化活性。因此,WDR5蛋白在AML病人的发病及病程进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论文使用噬菌体展示的方法,筛选出7条能够与WDR5蛋白结合的多肽,并且可以抑制WDR5与MLL1蛋白的结合,其活性达到了0.7μM。进一步的功能性实验发现,这些多肽能够特异性的通过与WDR5蛋白结合,抑制MLL1蛋白复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其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两个多肽-蛋白质共结晶的解出,提供了多肽与WDR5结合位点与结合构象的信息,为多肽类似物与小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依据。 本论文成功地运用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理念,合成出了14条多肽。其中7条多肽针对WDR5靶点,生物活性达到了微摩尔级别,且有两条多肽解析出了与WDR5蛋白的共结晶结构。另外7条多肽针对CXCR4靶点,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上市药物,且有抗HIV-1感染的作用。这些多肽的设计与合成为合理药物设计与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可靠的先导化合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雅琴,曾常茜,王冰梅,于力,陈凤岐,邢晓秋;滤泡树状突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于艺;避孕方法对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利弊[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7年02期
3 程晓莉,苏斌,马平,吴荣璋,王莉丽,何建刚;安徽省1995—1999年HIV哨点监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4 杨雪源,夏隆庆;毛发红糠疹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1期
5 刘淑贞,郑锡文,傅继华,颜江瑛,邢辉,康殿民,王少军;山东新泰与湖北襄樊有偿献血员HIV感染对比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6 高玲,吕延成,冯佩富;1325例海洛因依赖者HIV检测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1年06期
7 黄起翡,高思维,薛艳光;马尾口岸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1年01期
8 徐小元,邢卉春,公维波,陈红梅,斯崇文,王艳,J.CChermann;HIV感染者体内抗小分子多肽抗体与病情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年03期
9 张可,福燕;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附5例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1期
10 张燕;2001年末HIV/AIDS全球形势[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年04期
11 方学松,林楚炎,肖亮创,张健民;ISO/IEC 17025在建立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2年03期
12 张涛,端义坤,余模松;利用生物信息学确定质粒中所含HIV基因片段相应特性[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8期
13 王昌敏,钱文清,夏志刚,杨忠礼;HI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实验研究[J];地方病通报;2003年04期
14 夏丽翬,周艳群;无偿献血中心检测出抗HIV阳性1例[J];中国民康医学;2003年04期
15 杨卉娟;治疗性及预防性HIV疫苗的前景和挑战[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3年06期
16 徐婧;;“谈虎色变”——艾滋病[J];才智;2009年28期
17 李勃,刘华实,胡辅助,方向阳,李利文;湖南省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6年06期
18 盛文绚,胡树仙,赵忠君;阿片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调控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19 赵云峰,王海涛,王全立,杜芝燕,杨景庚,孙红琰,马立人,殷震;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构建及人源抗HIV-1 gp 160抗体的筛选[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20 李姣;HIV感染对结核病流行的影响及对策[J];皮肤病与性病;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辉;;HIV抗体阳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冯连贵;丁贤彬;卢戎戎;徐世明;郭晓嘉;杨明芳;徐静;郑建琼;;青年学生中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估计HIV发病率的趋势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3 毛青;;HIV/HCV合并感染时病毒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赵红心;;如何调整抗HIV治疗方案[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彤;焦艳梅;吴昊;;HIV早期感染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董继鹏;李洪娟;刘颖;王健;;273例HIV/AIDS人群脏腑热态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鲁伟;李丽松;殷迎春;毛永惠;汤文山;陈粤丽;孙绍洪;刘鸿斌;孟丽蕊;徐稳;向文蔚;白园;黄金莲;李双华;夏红;杨婧婷;邹芳;张艳芬;;口腔颌面部为首发症状的HIV感染病例临床分析[A];玉溪市医学会第九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海莉;陈璐;;昆明地区70名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行为特征分析[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9 姚嵩;史四九;张泽坤;;安徽省HIV/AIDS患者异烟肼结核预防性治疗初步研究进展[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郑毓芳;潘承恩;刘莉;张仁芳;齐唐凯;王江蓉;卢洪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640例自愿检测HIV抗体人员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岩;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多肽与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2 王钦红;细胞周期G1期调控分子在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以及CD34~+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4年
3 宋满根;新型喜树碱衍生物NSC606985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内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赵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用及联合环孢菌素A或维拉帕米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靖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CR1期的疗效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张鹏霞;齐墩果酸对人类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伟佳;新的甾体类药物NSC67657诱导HL60细胞分化时关键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8 傅卓华;德宏州HIV感染状况不一致夫妻和农村社区居民性行为网络与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田利光;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HIV与肠道寄生虫合并感染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10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通天;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者HIV-1原发耐药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2 翟维维;云南地区HIV相关口腔疱疹病毒1、2、3和4型感染的初步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刘慧;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昕;HIV/HCV共感染患者NK细胞数量与功能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安明晖;辽宁MSM人群HIV-1原发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鹏;HIV/HCV共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表面活化性与抑制性受体表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何磊;HIV原发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NKG2A/NKG2C受体变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8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为同伴群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谌仲杰;带药物治疗的类年龄结构HIV/AIDS模型[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郭会鹃;HIV/AIDS患者与平和质人群脏腑热态差异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敏 仇逸;科学家提出低氧能够介导白血病细胞分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汪敏 仇逸;低氧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汪敏 仇逸;低氧利于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卢晶、余宁宁;我科研人员发现白血病“元凶”[N];人民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顾介铸 本报通讯员 袁开建;创新,往往只是多问了句为什么[N];新华日报;2011年
6 市二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智;治疗白血病贵在坚持[N];无锡日报;2006年
7 张乐 余宁宁;我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致病基因[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米力汪;白血病细胞分化机理新理论[N];科技日报;2006年
9 卢勤;白血病细胞分化机制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刘燕玲;中药有助解决白血病耐药性[N];健康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