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压共轨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特性的研究

崔磊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已经成公害,成为污染空气的的主要来源。高压共轨系统使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入高效清洁柴油机的时代。但柴油机自身NOx和碳烟之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针对柴油机的各种排放控制技术可以满足目前的法规,但随着法规要求的越来越苛刻,迫使人们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的生成。 缸内直喷柴油机的性能是由燃烧过程决定的,燃烧过程的好坏取决于其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对于本文2.0L这样的小型高速柴油机,整个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都发生在上止点附近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而且整个过程时间很短,因此研究缸内的气流特性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进气系统、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以及燃烧室形状这三者共同作用决定缸内的气流状况。进气过程会产生进气涡流,压缩过程由于ω型燃烧室形状又会产生挤流,高压喷射的高速射流使整个缸内的气流运动更加紊乱不规则。在进气道形状确定的情况下,研究喷射参数尤其是喷射压力和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气流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柴油机的燃烧过程主要是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预混合燃烧受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缸内的气流运动的影响,而扩散燃烧主要是由缸内的气流强度及其保持性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通过仿真软件FIRE研究燃烧室形状和喷射压力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通过建立喷雾周围缸内采样点,提取并分析这些空间位置的速度、当量比和反应速率,提出了两个无量纲的参数作为评价标准,即Da数(Damkohler数)和Jet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Da数反映了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特征时间和混合气形成时间之间的关系,借此来研究预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Jet数反映了气液两相对流运动的摩擦作用对液滴的粉碎作用,从雾化的角度研究混合气的形成。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径深比的大小,影响缸内气流运动的分布,径深比大燃烧室凸台上方气流弱,径深比小,燃烧室底部凹坑内气流弱,而且缸内气流强度整体偏小而且保持性差不利于燃油的扩散,易形成过浓区域生成碳烟。径深比大促进燃油扩散,放热提前峰值高,放热持续期短,提高燃烧效率。高速柴油机适当增加径深比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和优化燃烧过程 凸台斜坡形状对凹坑内气流有导向作用,并对喷雾的形状产生影响,凸型斜坡使气流沿斜面向上运动,阻碍喷雾的发展。凹形斜坡在喷雾下侧形成涡团促进喷雾向凹坑内扩散,同时使喷雾尾部向缩口处延伸。通过对Da数的分析,凹形促进燃油扩散,缩短滞燃期抑制了预混合燃烧促进了扩散燃烧过程。凸型由于在滞燃期形成大量混合气,预混合燃烧过程剧烈。 研究不同负荷不同转速,发动机性能随着压缩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小负荷时适当增加压缩比,可降低燃油消耗率。压缩比小时燃油消耗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压缩比高时,随转速变化燃油消耗率中间高两端低,NO生成随转速的增高而下降。 喷射压力影响燃油的雾化和空间分布,喷射压力越高,扩散速度越快空间分布越广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喷射压力越高,对应jet数越大喷雾上下侧与空气间摩擦作用越强烈,对液滴粉碎作用越强有利于燃油雾化。不同喷射压力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NO生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宗正;任东军;牟永田;张岐峰;;可视化技术在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9年01期
2 姚广涛;焦建森;索建军;;柴油机不同负荷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9年03期
3 彭禹;曾金玲;;喷油器安装角度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的影响[J];汽车技术;2011年07期
4 刘安;;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J];现代车用动力;2007年02期
5 侯德洋,许锋;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传递学分析[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90年04期
6 ;油膜混合气形成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放热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75年02期
7 徐诚;;对汽油机内部改进以减少排气污染[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79年01期
8 梁纶慧,颜富纯;应用水模拟进行无涡流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9 Р.В.Русинов,许礼熙;喷射压力与喷油器喷孔直径的配合——考虑组织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要求[J];车用发动机;1982年02期
10 Ю.Б.Свирибов ,В.А.Скворцов ,潘述文;混合气均匀化对汽油机经济指标及毒性指标的影响[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982年02期
11 李德桃;关于涡流燃烧室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1984年05期
12 计维斌;王谦;刘庆;邹健;;柴油机均质混合气制备过程的数值模拟[J];车用发动机;2008年02期
13 徐学林;;喷射压力对直喷式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的影响[J];国外内燃机车;1984年04期
14 朱坚;黄晨;尧命发;;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7年02期
15 В.Γ.Семенов;樵谨;;内燃机车用ЧН25/27型柴油机燃烧室形状对放热规律的影响[J];国外内燃机车;1981年04期
16 李荣华;奔驰公司商用车发动机的技术开发[J];重型汽车;1996年01期
17 李强;颜伏伍;袁守利;;氢发动机技术特点及其发展[J];能源技术;2008年02期
18 ;不同燃烧室中混合气的形成过程[J];国外内燃机车;1972年01期
19 毕翔云;;柴油机的燃烧室[J];内燃机;1987年02期
20 贾咸昆;耿德强;许伯彦;;缸内直接喷射LPG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模拟[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淼;王志;帅石金;王建昕;;PFI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三维数值模拟[A];200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望;;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高速纹影摄影技术[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建新;段金栋;张然治;;用于发动机开发的气缸内测试技术[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锦;;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及发展[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云清;刘宾;李天蕾;;用三维CFD研究柴油机喷雾内部温度分布[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东;李国岫;;高强化柴油机燃烧室凸台匹配油束夹角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磊;徐春龙;柳贺;韩君;;4气门柴油机进气及喷雾过程的大涡模拟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杜嘉鸿;张学文;张世旭;王旭;;单向摆喷注浆加固地基技术[A];中国锚固与注浆工程实录选[C];1995年
10 邵毅明;谭丹平;田茂盛;;柴油溶气对柴油喷射雾化质量的影响[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高速直喷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动态特性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昌普;BUMP燃烧室"内混合气形成及缸内气流运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白云龙;直喷汽油机分层当量比混合气及废气稀释燃烧模式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马骁;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直喷汽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D];清华大学;2010年
5 窦慧莉;电控喷射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佘金平;柴油喷雾热强化混合过程及其对燃烧与排放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德刚;基于整车性能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与控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如钢;FAI缸内直接喷射小型二冲程汽油机的模拟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龚英利;基于EGR和低温燃烧概念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杜维明;8AYT10缸内直喷发动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磊;高压共轨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郭腾龙;高压共轨系统参数对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允;小型点燃式二冲程活塞重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的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程;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骥琦;低压空气辅助直喷发动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雒先;小型高速航空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仿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海良;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三维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武珊;空气辅助缸内直喷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汪佳丽;LNG缸内液喷对混合气形成影响的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德志;分层稀燃LPG缸内直喷发动机混合气形成过程的理论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印;去掉不良贺驶习惯[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2 韩幸幸;驾车习惯种种误区[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041班 冉茂强;对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展望[N];贵州民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冀;锡柴奥威,使中国跨跃20年[N];中国汽车报;2004年
5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 董尧清;我柴油机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董尧清;商用汽车柴油机电控市场升温 国内自主开发力量渐强[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胡启林;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国外企业角逐 国内企业突围[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张松生;民企成了山西甲醇汽油推广主力[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宓浩祥;燃油喷射系统走向精密 电控 高压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10 刘玲;奇瑞风云4代:志在千里的良驹[N];中国商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