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放大样品进样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苯二胺及人工色素研究
【摘要】:毛细管电泳(CE,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因其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少、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等优点,现已成为分析领域中一种高效分离技术。但由于其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的灵敏度偏低,进样量少以及检测光程短使得CE检测限相对高,不能满足痕量物质的检测分析。毛细管电泳柱上样品在线富集技术相对离线预富集技术可有效地避免离线预处理方法中可能引起的目标组分的丢失现象,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具有多种富集选择模式。场放大样品进样(FASI, Field-amplified Sample Injection)是在线堆积技术中较为简单的,由Mikkers等首次文献报道。这种技术是基于分析物粒子在两个具有不同电导溶液界面上产生的迁移速度不一样而形成的堆积结果。FASI所采用的电动进样是靠单一离子的电泳引进分析物,它不存在压力进样中因样品及其背景同时被引入管中而产生的进样体积大的问题。该富集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化妆品分析、环境分析、生物分析等领域。本论文选择FASI在线富集方法,结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对染发剂及果冻进行检测研究。具体实验工作内容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1.建立了场放大样品进样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分离检测染发剂中三种苯二胺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实验过程中对影响堆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主要有:背景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及pH、预水柱长度及成分、样品基质、电动进样量。获得了最优化的实验条件:+16kV分析高压、80m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pH5.5、水柱(含30μmol/L磷酸)、进样:30mbar5s、电动进样:+6kV16s。对三种苯二胺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方法考察,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的富集倍率分别为:60.4、193.4、858.3,线性范围分别为:0.03mg/L~1.0mg/L,检出限分别为:4.4μg/L、0.9μg/L、4.8μ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考查通过三个加标样品实验:0.1mg/L、0.5mg/L、1.0mg/L,RSD(%)分别小于5.5和3.2。染发剂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0.3%~102.3%,相对标准偏差RSDs11.5%。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三种苯二胺的富集分析。
2.本体系建立了负极高压下FASI-CZE富集分离分析5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实验方法。采用负极高压下进行分析检测是为了满足FASI技术中电迁移进样的要求,因五种色素离子在分析溶液体系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实验过程中对影响堆积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主要有:背景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及pH、预水柱长度、电动进样量。获得了最优化的实验条件:80mmol/L NaH_2PO_4、pH4.7、注入水柱:25mbar8s、电动进样:-6kV10s、分析高压:-25kV。对五种色素分子进行方法考察,线性范围在0.002mg/L~10mg/L之间,检出限范围为0.018mg/L~0.039mg/L,富集倍数范围为82.5~160.4。果冻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2.6%~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s9.9%。得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分析。
|
|
|
|
1 |
;苯二胺制备,2,1,3苯并噻唑[J];浙江化工;1999年02期 |
2 |
邵栋梁;;GC-MS法测定氧化型染发剂中的苯二胺[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2期 |
3 |
吴宪龙;刘兴亚;栗明国;;苯二胺异构体的定量分析[J];染料与染色;1981年05期 |
4 |
徐羽梧,李汉平,董世华;巯基苯二胺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ⅩⅩⅧ)[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5 |
沈善根,邬梅庆;染发剂中苯二胺及酚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1992年01期 |
6 |
高锦章;刘静;任杰;刘宏伟;刘艳君;牛秀丽;张莹莹;;苯二胺对酒石酸-丙酮双有机底物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7 |
李春梅,陈亚庆;苯二胺的气相色谱分析[J];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1998年03期 |
8 |
郭延红,郭丽,赵峭梅;Ni-B/SiO_2非晶态催化剂在二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苯二胺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9 |
胡宏纹;陈伟兴;宁光跃;孔伟雄;;N-苯基-N’-异丙基苯二胺-1,4的新合成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10 |
宁鸿霞,董青,李怀禄;对-苯二胺对亚硫酸钠溶液的稳定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11 |
丁军委;左超;;5 000t/a苯二胺项目技术经济分析[J];化学工业;2008年11期 |
12 |
章桂仁;Fotopur彩色显影剂介绍[J];影像材料;1988年03期 |
13 |
宋正,邱雪鹏,晏斌,徐纪平;三甲基苯二胺芳香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J];应用化学;1994年04期 |
14 |
李春梅,陈亚庆;苯二胺的气相色谱分析[J];染料工业;1997年06期 |
15 |
姚少华,武学军,李宏勤;混合二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苯二胺[J];天津化工;2002年02期 |
16 |
王丽红;刘冬莲;杨松;王伟;;二胺结构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性能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
17 |
薛金花;梁超;李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染发剂中苯二胺[J];应用化工;2011年02期 |
18 |
张亚辉,孙传尧,王淀佐;苯二胺还原酸浸大洋多金属结核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8年05期 |
19 |
祝轶;对-苯二胺[J];精细化工;1986年04期 |
20 |
祝轶;间-苯二胺[J];精细化工;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