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梁贵荣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有混凝土质量追踪及监管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阐述了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实用性,并能够应用目前的物联网RFID技术进行监督管理。简要介绍系统设计主要是利用Internet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的综合评估模型开发而成的一套由混凝土生产数据集成管理平台、检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质量监督数字处理平台等部分组合的系统。根据工业领域流水线管理思想及用户的应用现状,系统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浏览器)三层分布式网络架构,将传统的、离散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转变成工业生产控制架构,从而使混凝土质量的严格可控成为可能,并使用便于用户安装、使用、维护专用的客户端(浏览器)作为各参建单位的系统使用入口[5]。系统服务器采用服务器群集技术和数据备份技术,可用性强的服务器群集技术能基本解决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硬件和网络故障问题;硬件备份、软件备份、灾难恢复措施和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相结合,确保了数据安全[5]。 混凝土质量追踪及监管监管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管机关、检测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混凝土产品生产的复杂性,量身定制了各个功能模块和客户端,形成先进有效的闭环控制式流程管理模式,并结合当今物流网的潮流,使用RFID电子芯片植入到混凝土中,确保混凝土试件的真实性和唯一性,有效监控“试块造假”、“人情监管”现象等问题,组织开发了“芯片”信息化管理系统,用“无情的电脑”来制约“有情的人脑”,防止出现“人情监管”、“收受施工单位行贿”的违法腐败现象。现在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事后监管向过程监管、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三大转变,从源头上、生产过程上、施工过程上进行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更有效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能住上安心、放心的房子。 该系统实施的关键在于混凝土质量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时效性,保证了各项数据的第一时间采集,杜绝了弄虚作假的机会。该系统具体体现在:采集真实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确保混凝土送检试件的真实性;采集真实的第三方检测数据。为解决这三个问题,系统引入数字测控、云共享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措施。在保障房的建设中进行推广使用,获得了非常好的实际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兰天;甘肃省水泥及混凝土检测达到国际水平[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8期
2 ;交通部港工混凝土检测技术培训班在天津举行[J];中国港湾建设;1995年06期
3 孔庆伍;;回弹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4 ;学术交流[J];商品混凝土;2007年02期
5 李磊;王鹏禹;陈光荣;董栋;;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隧洞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1年04期
6 罗素芬;王立华;陈理达;;西堤水闸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6年02期
7 董清华;;混凝土超声波衰减成像中的声场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8 闻敏;;回弹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24期
9 刘国铭;;回弹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10 李铁军;;超声波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0年11期
11 陆培勇;;回弹法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2 陈瑞云;;CT检测技术及其资料分析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年04期
13 刘艳丽;;浅谈混凝土无损检测的原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年09期
14 田明武;李碧雄;;水泥浆体阻抗特性的初步研究[J];四川建筑;2009年02期
15 陈金中,张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6 董清华;;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层析成像技术[J];无损检测;2006年01期
17 李秋锋;石立华;梁大开;李刚;;混凝土检测中基于数字滤波的传感器补偿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8 王黎;荆江南闸混凝土建筑物质量检测成果分析[J];人民长江;2001年04期
19 赵鸣;冯海华;;混凝土构件检测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23期
20 李火亮;;有关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加固处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慧敏;乔军志;黄政宇;彭勃;;超声脉冲频谱分析在混凝土检测中应用的若干问题[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达敏;;横波地震的理论误区及其城市工程地质勘察[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殷奇;蔡亮;;五尺沟大跨度钢管混凝土简支系杆拱桥施工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Adelahaza;Samokrutov;Germann;;超声三维成像技术在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李鹏;;钢筋混凝土的探地雷达法检测[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6 刘成捷;;浅析回弹法、钻芯法在结构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7 杜红秀;;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8 张建清;刘方文;况碧波;;长江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模型试验研究与应用[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丰收;混凝土探测中探地雷达方法技术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世安;火灾过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力学性能分析及灾后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3 王春芬;旱区铁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及安全性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资伟;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雷达技术在混凝土湿度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梁贵荣;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3 郭举;开封地区超声回弹综合测强专用曲线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田明武;带裂缝水泥浆体阻抗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郑伟涛;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处理对策[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6 刘雄;混凝土局部分期置换法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王宏斌;混凝土夹心秸秆砌块组材调湿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8 刘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损伤检测及评价方法[D];长安大学;2007年
9 刘云飞;混凝土桥梁病害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黄涛;冲击致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汪玉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科学发展[N];孝感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云普通讯员 何利民 陈阳阳;大庆建材而立之年创新业[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雷秋香;黑龙江建工举办建筑业科技论坛[N];建筑时报;2008年
4 李东万记者 金鑫;混凝土是否有洞 超声仪一测便知[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蒋元海 诸宝麟;《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适用范围的说明[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广东建设报记者 韩庆文 通讯员 高德勇 曾庆鹏;从源头监督混凝土质量添新手段[N];广东建设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