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对预混合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汽车排放污染问题成为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通过控制燃烧降低排放是实现发动机清洁燃烧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匹配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基于CAN通讯设计开发了电控EGR系统,实现了EGR率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同时,利用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EGR冷却器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冷却器主要结构参数。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电控EGR系统,试验研究了EGR率、EGR温度及EGR耦合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探讨了EGR对预混合压缩着火燃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EGR率增大,缸内压力峰值降低,预混合燃烧量有所增加,NOx排放降低,HC、CO及烟度排放增加。通过采用冷却EGR,降低进气温度,能够延长滞燃期,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降低排气烟度。同时,降低燃烧平均温度,抑制NOx生成。对比不同喷油压力对EGR的影响可以发现,EGR率较大时,喷油压力的变化对预混合燃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提高喷油压力可明显增大预混合燃烧量。因此,可通过采用大比例EGR降低NOx排放,并提高喷油压力进一步抑制微粒的生成。对于两段喷射模式,EGR率增大,预喷放热率峰值降低,主喷放热率峰值升高,预混合燃烧量增大。对比不同预喷时刻下EGR的影响可以看出,EGR率较小时,随预喷时刻提前,NOx及烟度排放均有所增加;EGR率较大时,预喷时刻对NOx排放的影响作用减弱,烟度排放随预喷时刻提前而降低。随主喷时刻提前,燃烧始点及放热重心提前,预混合燃烧量增加,放热率峰值明显升高。在主喷时刻相同时,预混合燃烧量随EGR率增加而增大,且主喷时刻越早,EGR率对预混合燃烧量的影响越明显。当主喷时刻较早时,通过引入大比例EGR,有利于同时降低烟度及NOx排放,但喷油提前角提前会使得燃烧相位提前,放热率峰值升高。因此,在通过EGR耦合喷油时刻降低发动机排放时需选取适宜的EGR和喷油压力。对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随汽油添加比例增加,预混合燃烧量增大,烟度排放进一步改善。
|
|
|
|
1 |
刘育民,杨长林;一种高效率的内燃机燃烧模式[J];内燃机学报;1994年02期 |
2 |
毕小平;预混合燃烧现象学紊流火焰速度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
3 |
缪雪龙;王先勇;俞建达;洪建海;郑金保;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贾文佐;;超多喷孔喷油嘴喷雾特性试验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08年03期 |
4 |
杨德胜,高希彦,周文彬;柴油机TR燃烧系统的性能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5年01期 |
5 |
杨德胜,高希彦,张松涛,周文彬,何旭,刘瑞祥;柴油机TR燃烧系统实现低温预混合燃烧的研究(英文)[J];内燃机学报;2005年04期 |
6 |
刘雄;;预混合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8年04期 |
7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EGR对柴油机超多喷孔预混合燃烧影响的研究(下)[J];现代车用动力;2009年04期 |
8 |
胡国栋;许锋;;柴油机燃烧的新发展——热预混合近似等压燃烧[J];柴油机;1990年03期 |
9 |
高海洋,曹惠玲,董锡强;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技术[J];车用发动机;2001年03期 |
10 |
杜礼明,解茂昭,邓洋波;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烧的研究进展[J];热能动力工程;2002年03期 |
11 |
李红键;杨卫娟;程军;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氢燃烧预混合火焰NO_x的生成特性[J];电站系统工程;2006年05期 |
12 |
缪雪龙;王先勇;俞建达;洪建海;郑金保;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超多喷孔油嘴喷油规律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8年04期 |
13 |
吕兴才;马骏骏;吉丽斌;黄震;;气口喷射预混合燃料对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4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EGR对柴油机超多喷孔预混合燃烧影响的研究(上)[J];现代车用动力;2009年03期 |
15 |
缪雪龙;王先勇;洪建海;郑金保;俞建达;房志红;黄震;乔信起;;超多喷孔油嘴燃烧性能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9年05期 |
16 |
郑金保;缪雪龙;洪建海;王先勇;陈希颖;居钰生;毕方英;;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滞燃期的试验[J];内燃机学报;2011年03期 |
17 |
许锋;鲍镇;史德胜;潘贵成;李剑钊;杜宝国;;柴油机低温火焰预混合燃烧的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6年02期 |
18 |
刘雄;张惠明;纪丽伟;;利用预喷射降低柴油机低速全负荷黑烟排放[J];内燃机学报;2006年04期 |
19 |
方俊华,黄震,乔信起;DMM燃料柴油机可控预混合燃烧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20 |
杨德胜,高希彦;柴油机TR燃烧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