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级联型升压逆变器的设计及实现
【摘要】:本篇文章研究并分析了逆变器的发展过程,详细了解了逆变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基于逆变器的需求量和要求越来越高的这一现状,根据实验室需要,设计了一款级联型、输出10W的小功率数控变频逆变器。该逆变驱动器具有的两个特性是:拓扑结构采用DC-DC升压变换器和逆变器级联,输出采用数控变频技术,使输出频率可调。其中,整体拓扑结构中,利用全桥变换器将12V直流电压升压为100V直流电压,在后端电路中利用DC-AC逆变器将100V直流电源转换为100V交流电源输出。此外,采用数控变频技术,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控制器,使逆变器输出相应的频率。本文通过对全桥变换器电路拓扑原理分析,采用了全桥隔离式拓扑结构设计出第一级的DC-DC升压电路,能够提高电压升压倍数,满足高电压的要求。在电路中第二级逆变驱动电路采用的是MOSFET全桥驱动电路,MOSFET具有的优点是开关速度相比较快、导通电阻较低,可以应用到本文的逆变驱动方面。主要完成的工作有:针对直流12V输入交流100V输出的DC-AC升压逆变进行了以下技术的研究,其中DC-DC升压部分主要包括全桥变换器的升压原理与设计、MOSFET驱动电路设计、全桥变换器建模、峰值电流控制、反馈补偿、隔离驱动设计、数字变频、MATLAB升压仿真设计。最后对设计电路进行了测试,得出功率,效率,体积和升压效果等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
|
|
|
|
1 |
李永东,倚鹏;大功率高性能逆变器技术发展综述[J];电气传动;2000年06期 |
2 |
陈荣,王晓琳,邓智泉;零漂对逆变器的影响及其抑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3年04期 |
3 |
徐强,张维刚;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气传动;2003年02期 |
4 |
闫耀民,范瑜,汪至中;一种改进的电压电流混合控制的并联逆变器[J];铁道学报;2003年03期 |
5 |
王崇武,任章,王淑蓉;SPWM逆变器计算机辅助分析[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6 |
钟思正,王问斯;独立逆变器快速保护作用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7 |
王江,王民,K.M.Tsang;采用主从型逆变器结构的静态同步补偿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
8 |
张洪耀;梁诗莹;;简易逆变器的制作[J];家电检修技术;2003年08期 |
9 |
徐国富;潘孟春;单庆晓;;全数字升压逆变器设计[J];电工技术;2003年01期 |
10 |
;逆变器选型推荐[J];电工技术;2003年08期 |
11 |
邹曙;穆新华;;HPWM逆变器瞬时值反馈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源世界;2004年09期 |
12 |
李睿,肖岚,黄蕾,陈良亮;并联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分布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
13 |
李俊林,熊健,张凯,康勇;一种逆变器多环控制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14 |
邹曙,穆新华,彭小兵;HPWM逆变器两种电流瞬时值反馈方式性能比较[J];电力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15 |
于庆广,张晓明,王浩;模块化SPWM逆变器及其遥控/群控功能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
16 |
陈厚岩,王环,许洪华;具有零电流关断特性的并网型光伏逆变器研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
17 |
陈耀军;钟炎平;;一种高效率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8 |
陈旭武,黄丛生;SPWM逆变器电压分析[J];船电技术;2005年02期 |
19 |
张黎;丘水生;;滑模控制逆变器的分析与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20 |
崔博文;;基于复参数估计的逆变器故障实时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