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旌表制度研究
【摘要】:旌表制度是古代统治者弘扬忠、孝、义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道德运行机制,有效地弥补了古代政治、法律等制度规定的不足,实现了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互动,使民众不自觉地纳入统治者所倡导的价值体系中。具有美化社会风气、教化民众、维系统治的重要作用,自汉代以来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辽朝自立国以来,统治者也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随着与中原交往的不断深入,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旌表成为其推行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于辽朝旌表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辽朝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从而把握辽朝社会的发展脉络,以及窥探其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辽朝旌表制度形成、旌表对象、旌表方式、旌表制度的特点与作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从辽朝旌表制度研究意义、学术回顾、古代旌表制度发展及辽朝旌表制度范围界定三方面进行概括,为正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是以时间为线索,对旌表制度在辽朝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指出辽朝旌表制度形成的脉络及阶段特征。太祖至景宗皇帝时期是辽朝旌表制度的形成阶段,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等特征,并未形成长久机制;圣宗至兴宗皇帝时期是辽朝旌表制度完善阶段,具有旌表方式多样性及发挥了其在民间的话语权等特征;道宗至天祚皇帝时期是辽朝旌表制度的成熟阶段,具有数量多,范围广等特征。第三章按照中原旌表核心内容及辽朝旌表情况,将类型分为忠义、孝悌、节烈三部分展开。辽朝忠义分为赫赫功劳者、身负忠节者及恪尽职守三类,指明辽朝对符合忠义之人的旌表;在孝悌旌表方面主要旌奖高年、累世同居及践行孝道者;在妇女节烈方面,辽朝旌表的主要类型有出嫁从夫者、夫死殉夫者、宁死不为贼侮者及贤良淑德者。第四章是以旌表对象为基础,分析辽朝主要旌表方式,主要有拜官赐号、赐执手、酒宴、赐诗、树碑立祠、编入国史、实物奖赐、免徭役等方式。第五章总结了辽朝旌表制度的特征及作用。分析辽朝旌表制度具有方式多样性、未显强力的控制力及阶段性特征明显等特征。在促进辽朝儒学的社会化方面及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