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研究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是怀孕前血压正常,在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可影响机体各器官系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窘迫,宫内死亡,至今病因及生理病理学机制仍不明确。研究表明母体对胎儿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状态是正常妊娠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免疫耐受状态的改变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密切相关。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是由髓系造血干细胞在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创伤等情况下分化发育而成,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MDSC在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外周血和脐带血中比率均有增高,提示MDSC可能在妊娠期母胎耐受的维持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抑制功能。然而MDSC的数量及功能在子痫前期患者及胎儿血液循环中是否有改变,以及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拟通过检测正常妊娠与子痫前期患者母体及胎儿循环系统中MDSC及其亚群在数量及功能上的改变,结合免疫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阐明MDSC在子痫前期发生及发展的作用及机制,为子痫前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研究方法: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子痫前期患者及对照人群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母体外周血及分娩时的脐带血,分离细胞,冻存血清。应用Ficoll细胞分层液,分离外周血及脐带血中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MDSC的数量及亚群所占的比例;T、B、NK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比例;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MDSC相关效应分子Arginase-1、i NOS及其产物NO的变化;应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应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与非孕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妇女PBMC以及脐带血CBMC中总的MDSC,以及MDSC的两个亚群,G-MDSC和M-MDSC的比例均显著增高。(2)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子痫前期患者PBMC及脐带血CBMC中总MDSC和G-MDSC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是PBMC中G-MDSC比例降低至非孕对照组水平,而M-MDSC的比例与正常妊娠妇女无差别。(3)与非孕对照组相比,正常妊娠妇女PBMC以及脐带血CBMC中MDSC的效应分子Arginase-1水平显著增高,子痫前期患者PBMC中的Arginase-1水平显著降低,变化趋势和外周血中G-MDSC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子痫前期脐带血中Arginase-1水平与正常妊娠脐带血无差别。(4)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脐带血血清中的效应分子i NOS和反应产物NO的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没有显著差别。研究结论:(1)在正常妊娠母体及胎儿血液循环中总MDSC及其两个亚群的比率均有显著增高,提示MDSC可能在正常妊娠母胎耐受状态的维持中起作用。(2)子痫前期患者母体及胎儿血液循环中总MDSC及G-MDSC比例降低,而M-MDSC比例与正常妊娠无差别,提示在子痫前期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是G-MDSC的改变起到关键作用。(3)子痫前期患者PBMC中MDSC的效应分子Arginase-1的分泌不足,可能是子痫前期免疫抑制状态发生改变,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