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NAFLD患病率在肥胖型人群与非肥胖人群之间的差异,探究非肥胖人群NAFLD的危险因素,为深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了解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1608例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对所有入选病例均记录年龄(岁)、性别、身高(m)、体重(KG),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对所有病例均进行fibroscan检测,记录肝脏硬度(E)、肝脏脂肪变程度(CAP);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内的一系列血脂水平检测和比较;此外,所有入选者均检测代表肝脏功能的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换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对比分析NAFLD在肥胖型人群与非肥胖人群之间的差异,并探究非肥胖人群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在非肥胖型人群中NAFLD的总体患病率为10.3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4.25%,女性为7.5%,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而肥胖型人群中NAFLD的总患病率为62.3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2.4%,女性为62.3%,男女发病率未见明显差异;无论男性或女性,非肥胖人群NAFLD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肥胖型。在非肥胖人群中,男性、女性及总体人群NAFLD患病率均在30-39岁年龄段最低,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后达最高峰,其中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NAFLD患病率开始显著增高,而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开始显著增高,且各年龄段男性NAFLD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在肥胖人群中,男性NAFLD患病率在20-29岁年龄段最低,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最高峰,在40-59岁年龄段患病率出现下降趋势,60岁以后患病率再次升高,而女性NAFLD患病率在20-29岁年龄段最高,在30-49岁年龄段最低,50岁以后患病率再次升高;但无论男性或女性,非肥胖人群各年龄段NAFLD患病率均显著低于肥胖人群,且两组人群之间NAFLD的年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非肥胖人群中,NAFLD患病率随着TG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即当TG在正常范围内时NAFLD患病率最低(5.32%),当TG边缘升高时NAFLD患病率(15.22%)显著升高,当TG显著升高时NAFLD患病率(21.21%)最高;在肥胖人群中,NAFLD患病率亦随TG水平升高而升高,即当TG在正常范围内时NAFLD患病率最低(54.74%),当TG处于边缘高值时NAFLD患病率(66.67%)显著升高,当TG明显升高时NAFLD患病率(66.90%)达最高,但边缘升高组与明显升高组NAFL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在各TG水平非肥胖人群NAFLD患病率均显著低于肥胖人群。在非肥胖人群中,CHOL升高组(7.27%)的NAFLD患病率高于CHOL正常组(6.21%);而在肥胖人群中,CHOL正常组的NAFLD患病率(54.92%)高于CHOL升高组(42.11%);但无论CHOL升高与否,肥胖人群NAFL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在非肥胖人群中,无论男性或女性,空腹血糖受损组NAFLD患病率(26.67%、11.11%)均最高,糖尿病组NAFLD患病率反而下降(21.88%、8.33%),而正常血糖组NAFLD患病率均最低(12.82%、7.22%),且在3组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中男性NAFLD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在肥胖人群中,女性NAFLD患病率呈现随着血糖下降患病率下降的趋势,即在糖尿病组最高(90.48%)、血糖受损组次之(70%)、正常组最低(55.65%),男性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即糖尿病组最高(72.97%)、空腹血糖受损组次之(68.63%)、正常组最低(59.48%);将肥胖人群中男性与女性比较发现:在糖尿病组及空腹血糖受损组中女性NAFLD患病率高于男性,而在正常血糖组,男性NAFLD患病率高于女性,最后,无论血糖水平如何,男性及女性NAFLD患病率均表现为非肥胖组低于肥胖组。非肥胖人群NAFLD出现ALT异常的风险(21.75%)低于肥胖人群(31.04%)。回归分析发现BMI、E、ALT、TG为非肥胖人群NAFL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1、1.342、3.256、2.54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7、0.001、0.000)。结论:非肥胖人群NAFLD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肥胖型。BMI、E、ALT、TG为非肥胖型NAFLD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