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江苏沿海地区地下水演化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康博  
【摘要】:江苏沿海地区处于黄海之滨,是长江、淮河、黄河等河流域与海洋沉积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广袤平原,该平原具有咸、淡水体共存的水环境特征。江苏沿海地区还是我国沿海、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江苏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需水量与日俱增,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特别是地下淡水咸化问题,严重威胁了区域淡水资源安全。本论文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水动力、水化学、同位素、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确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特征及排泄方式,揭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和淡水咸化的形成演化规律,阐明地下淡水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的演变趋势,针对区域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供水需求等,提出地下水优化开采利用方案。根据研究区1989~2012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2000~2012年地下水化学动态监测数据以及2012~2015年地下水位统测和水化学采样数据,采用地下水动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模型及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地下水演化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含水层补径排现状特征,人类开采影响下,江苏沿海地区各含水层补径排特征演变及驱动机制: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北侧、西侧山区侧向径流补给,Ⅰ承压水主要接受西侧侧向径流补给,在南通市区一带接受潜水的垂向渗漏补给和长江水的侧向渗漏补给,Ⅱ、Ⅲ承压水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以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为主,潜水、Ⅰ承压水自西向东径流排泄入海,Ⅱ、Ⅲ承压水受人工开采影响,在盐城市区、南通市区等地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自漏斗边缘向漏斗中心汇聚。潜水为次现代水与现代补给水的混合;Ⅰ承压水主要接受全新世降水补给;Ⅱ、Ⅲ承压水接受全新世至晚更新世末期降水补给。沂沭河下游水文地质区和淮河下游水文地质区潜水和Ⅰ承压水水力联系密切,Ⅱ、Ⅲ承压水水力联系密切,部分区域由于弱透水层较薄,受开采影响,Ⅱ承压水向Ⅲ承压越流;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区Ⅰ、Ⅱ承压水力联系密切。1990年~2015年25年间,Ⅲ承压水地下水补径排演化呈现随着开采量的减小,水位下降速度变缓、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增加速度变缓的特征。(2)研究区自上而下咸水区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各层地下水TDS含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水化学类型则随之由HCO3-Na型向Cl-Na型演化。确定区域地下淡水咸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上覆咸水越流进入Ⅲ承压水,根据长观井监测的水位和水质资料,确定区域地下控制淡水咸化的红线水位为-10~-51m。(3)在评价现有开采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确定的控制淡水咸化的红线水位,提出分井群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方案;考虑区内实际用水结构,提出突发状态下的分井群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方案。在充分利用区内Ⅱ承压微咸水、控制淡水咸化的情况下,典型区南通市区的地下水的优化开采量为42227m3/d,盐城-射阳区的地下水优化开采量为37477m3/d;考虑区域发生极端干旱天气或特大污染事故,各区供水量满足突发供水需求,典型区南通市区的地下水的水位范围为-15~-35.4m,盐城-射阳区的水位范围为-35.1~-49.2m。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华;周德群;;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3期
2 唐发华;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发展与布局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年02期
3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茅永琴,葛余平,唐桂和;江苏沿海地区农田蜗牛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华东昆虫学报;2002年02期
4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5 唐发华;;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发展问题探讨[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1期
6 徐超;;努力开创港海经济新时代[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7 尹哲强;;奋力推进沿海开发 快速昂起连云港南翼发展龙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8 丁宇;;抢抓沿海开发新机遇 全力建设特色产业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9 刘波;成长春;;江苏沿海地区经济联系及物流要素流量空间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10 李红;王志成;;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生态化开发策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3期
11 刘波;;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1年01期
12 杨桂山;;江苏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与发展战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13 李正锋;;江苏沿海地区物流需求的灰色预测[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14 王千;金晓斌;周寅康;;江苏沿海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与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11年20期
15 杨犇;谭会慧;朱小平;;基于GIS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差异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3期
16 魏建苏;朱伟军;严文莲;孙燕;吴洁;刘建文;;江苏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17 黄莉新;;加强海洋工作 促进沿海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18 王建文;张宇;;江苏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与法律对策[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9 孙建华;;抢抓新机遇 落实新举措 加快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12期
20 叶小岭;卜英竹;卢艳;庄英;;江苏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模糊聚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智青;陈应江;丁海荣;洪立洲;杨凌;;江苏沿海地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仉学慧;陈宏兵;修春亮;;江苏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以南通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海贤;;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空间发展战略探讨——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一平;;金融危机下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抢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新机遇的启东市为例[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博;江苏沿海地区地下水演化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黄利秀;基于贸易自由度视角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淑玲;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中的土地监管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方飞;江苏沿海地区电信业经济适应性评价及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远玲;江苏沿海地区稻麦优化施肥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祁秀梅;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妍;江苏沿海地区主导产业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文;江苏沿海地区2万农民增收[N];中国特产报;2006年
2 ;八项措施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N];人民日报;2009年
3 ;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N];财会信报;2009年
4 顾雷鸣;共同用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机遇[N];新华日报;2009年
5 范恒山;引领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N];连云港日报;2009年
6 记者 高李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助江苏沿海地区开发[N];人民铁道;2009年
7 范恒山;引领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N];新华日报;2009年
8 邵生余顾雷鸣;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调研座谈会在连举行[N];新华日报;2008年
9 苏讯;江苏广邀企业参与沿海开发50个重大项目签约[N];中国海洋报;2009年
10 记者 何建昆;要加快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