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县长胜渠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长胜渠金矿区地处内蒙古乌拉山-大青山金、银、铁、白云母成矿亚带中,具有较大的金找矿潜力。本文在广泛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为理论指导,对长胜渠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总结找矿标志,最终确定下一步找矿方向。矿床赋矿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片麻岩岩组,金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乌拉山-大青山东西向构造带的次级构造中,主要呈NW向及SN向展布;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发育,在华里西期及燕山期均有岩体侵入。矿体产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中的蚀变花岗岩、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大理岩、混合岩及石英脉中,严格受乌拉山-大青山东西向构造带及次级构造所控制。含金地质体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围岩蚀变有硅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次闪石化、碳酸盐化、钾化等。蚀变带分带较为明显,由矿脉向围岩两侧蚀变强度依次减弱,蚀变岩中元素含量也依次递减。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矿化阶段石英脉中δ~(18)O值为10.0~12.1‰,估算流体δ~(18)O_(H2O)值为5.3~6.93‰,δD值为-84~-74‰,认为长胜渠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地下水)的混合流体。通过区域同类型矿床硫同位素研究的类比,认为长胜渠金矿床的硫的来源主要为地壳。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344℃~406℃,平均366℃;盐度为:1.79~3.42%NaCl,平均2.56%NaCl;密度为:0.32~0.60 g/cm~3,平均0.48g/cm~3。说明成矿热液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估算矿床成矿压力为153~221MPa,成矿深度为10.34~12.32km。通过对矿区矿体分布与侵入岩体穿插关系的研究,并结合区域侵入体已有测年数据,推测长胜渠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可能为燕山晚期;推测长胜渠金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严格受构造控制、有地下卤水参与的中-高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域上,乌拉山群片麻岩组为主要的含金层位;临河-集宁东西向断裂带的转折处以及不同方向次级断裂的交汇处是金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二叠系—侏罗系的酸性岩浆岩侵入,为金成矿提供了热能及动能。混合岩化强烈的地段有利于金矿化的形成。硅化、钾长石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极为密切。在1:5万地球化学测量中甲类及乙类异常中的金异常晕是很好的找矿标志;矿区内,北西向、南北向构造破碎蚀变带及含硫化物石英脉是直接地表找矿标志;地表老硐、老采矿点也是重要的找矿线索;矿区西部AS20乙2异常区是重点的找矿标志。通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成果等综合分析,确定了本区找矿方向,由于长胜渠金矿集地层成矿有利、岩浆岩活动频繁、构造控矿(赋矿)三位一体的优越成矿条件,且矿区原勘查程度低、盲矿体多、很多矿体都未圈闭等事实。认为已发现矿体及盲矿体的延长、延伸方向及矿区西北部应为下一步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