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CT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患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精确的评估梗死核心及半暗带的情况是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CTP(CT灌注)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多参数信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梗死核心及半暗带方面给予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并能预判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研究多模态CT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患者多模态CT的不同评分与最终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采集的资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234人,采集从发病到CT平扫检查及溶栓治疗的时间及预后资料,研究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第二部分,53人,采集多模态CT、2-8天内的复查CT平扫或MRI平扫资料,主要研究CTP参数对梗死核心及半暗带预测。第三部分,47人,采集多模态CT、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资料,主要研究CTP与预后的相关性。根据90天MR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MRS≤2为预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整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第一部分溶栓时间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溶栓时间越长,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OR=1.175,95%CI为1.011~1.364)。2.第二部分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及梗死对侧区(正常脑灌注区)各CTP参数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TTP、CBV、CBF各参数ASPECTS评分与复查体积间均呈负相关,CBV参数的ASPECTS评分与复查体积间呈负相关,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r=-0.683,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参数MTT阈值增加45%相比MTT阈值增加90%预测的最终梗死体积准确性更高。3.第三部分年龄与动脉峰值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97,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与静脉峰值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15,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后良好患者的年龄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5,p=0.035);预后好患者的急诊指尖血糖低于预后不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0,p=0.028)。预后良好组的CBV ASPECT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28,p=0.010)结论:1、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会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2、CT灌注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梗死核心的判定。3、CT灌注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4、CT灌注的应用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提高临床诊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