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
【摘要】: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1])。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深刻的时代命题。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2012年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颁发《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这是推进医学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引领了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必然对原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产生深层次的推动力。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所提出来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并逐步与国际培养趋势相衔接,大幅度地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卓越医生人才培养区别于传统医师培养,更加注重其岗位胜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经过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必将会是未来医院的中流砥柱,是医院在未来医疗发展中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些人才将重点承担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任务,将是医院医教研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医院医疗安全和医疗水平的集中体现,并且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出医院的品牌效应,不断推进我国医学水平向着更高方向发展~([3])。目前,我国关于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存在诸多难点,国内很多高校在卓越医生培养方面还普遍存在着缺乏系统化研究、不能将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相融合的现象。如何适应医学发展的新形势,建立符合高等医学教育规律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医学人才,是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将探讨以适应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为目标,以系统理论、协同及协同创新理论、耗散结构论、全人教育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揭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更加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指导实际的原则,突破固有的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和培养方案,采取以模式改造或重构为方向、系统完善设计为策略的研究方法,尝试在现代理论指导之下实现观念重塑、过程再造和深刻变革,以期构建起体系完整、要素协同、机制顺畅、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的新型改革模式下的理论研究及系列方案,开辟教育研究的多种研究视角和思路,从中得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对策,为卓越医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对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对目前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综合剖析了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国外医学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相同与不同,总结了国外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充分了解其培养模式改革动态,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照。本研究开展的较大规模的调查所获取的结果为构建新形势下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规律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充分了解东北三省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中借鉴了《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国内外医生评价、全球医生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等,应用了德尔菲法专家访谈法,选取国内48位医学专家、医学教育管理专家进行了访谈,设计出卓越医生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其一级指标为A医学理论与操作技能基础、可持续发展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人文素养与法律常识;从东北三省5所院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与带教教师两个维度,进行了“千人”调研,调查表明,现阶段学员核心能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从中反馈出在校本科教育目标及其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只达到一般医生的标准,更进一步说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满足岗位胜任力提出的核心能力的要求,更不能达到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所要求。形成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和系列改革方案,是整个研究的核心与重点。研究力求全过程融入现代教育理论,与吉林大学医学部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使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全程自主学习的理念和提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白求恩式的卓越医学人才”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一层次,起着教育导向的作用;人文社科课程、专业课程、自然科学课程、身心素质课程、隐形教育课程“五大课程模块”构建的课程体系,人文社会科学子课程体系、职业精神教育子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子课程体系,以及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二层次,是改革的核心;“三维结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卓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三层次,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改革原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出“三位一体”的卓越医师人才培养体系,是本研究改革的落脚点。本研究从整体化、系统化和协同化入手,以突破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呈现散在性、局部性和浅表性和单向的离散的线性关系以及各种要素不能有效整合等问题为切入点,提出和构建国内具有一定特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是在对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植根科学理论,通过大量研究、改革实践与艰辛探索构建起来的。它体现了系统的思想,体现了全人教育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对接互动与协同创新,对于达成卓越医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