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都兰县哈布其格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摘要】: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属昆仑(造山带)成矿省,跨柴达木北缘Pb-Zn-Mn-Cr-Au-白云母成矿带(Ⅲ-24)与柴达木盆地Li-B-K-Na-Mg盐类-石膏-石油-天然气成矿区(Ⅲ-25);处秦祁昆造山系、柴北缘结合带的柴北缘蛇绿混杂岩带内。区内地层属秦祁昆地层区,包括柴达木北缘分区及柴达木盆地分区,主要出露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OT)、中—晚泥盆世牦牛山组(D_2-_3m)、早石炭世怀头他拉组(C_1h)、上新世油沙山组(N_2y)、狮子沟组(N_2s)及第四系(Q)地层。属秦祁昆构造岩浆岩省—柴北缘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岩浆活动较弱,侵入岩零星出露,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规模较小,呈小岩株或岩脉状产出。属柴北缘变质区,区内变质岩划分为滩间山变质带和柴北缘变质带,主要经历了加力东东期和华力西期两期变质作用。区域褶皱构造发育,主要为中—晚泥盆世褶皱,其中阿木尼克复式向斜横贯全区,是本区规模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褶皱构造;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南东向脆性断裂为主,展布特征与岩层一致,具有规模大、延伸长、多期活动的特点,构成区域构造格架。研究区已发现孔雀沟、航垭沟等金矿(点)和孔雀沟口铅锌矿(点)等,区域上发育达达肯乌拉山多金属矿(床)、阿木尼克钼矿(床)等大中型金及多金属矿床。现有勘查成果证实,区内金及多金属的成矿主要受到寒武—奥陶纪、泥盆纪浅变质火山—沉积岩地层、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与周边达达肯乌拉山多金属等典型矿床对比,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具备较大的以具有寻找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区内找矿标志明显,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1:5万),发现C7、C9两处磁异常;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HS~3_(乙2)、HS~5_(乙3)、HS~6_(乙3)、HS_丙~7、HS_丙~8、HS_丙~9等6处水系综合异常;对断层沟HS~3_(乙2)、HS~5_(乙3)两处1:5万水系综合异常进行初步检查,通过1:1万土壤测量,发现异常再现性较好,圈出11处土壤综合异常,且这些异常具有范围大、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套合紧密等特征;异常分带特征明显,呈现Au、As、Sb-Zn、Pb-Mo、Cu-Pb、Zn-Au、As、Sb的轴向(沿北西向构造方向串珠状展布)分带模式,并与该区高磁异常吻合。异常区内发育中—晚泥盆世牦牛山组三段(D_2-_3m~3)火山岩地层、出露泥盆纪陆相火山岩浆岩,存在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北东—南西向三组断裂。异常的形态产状受北西—南东向构造及牦牛山组(D_2-_3m)地层展布特征控制,在研究区内牦牛山组三段凝灰岩发现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圈出2条蚀变带。通过与周边已发现的达达肯乌拉山、孔雀沟、航垭等金及多金属矿床(点)对比,表明研究区具有类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表明本区具备较好找寻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发育程度及找矿标志发育特征,圈出成矿远景区3处,分别为A1、A2及A3。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有利的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作部署及勘查工程验证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