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研究

夏佳  
【摘要】:中日佛教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日本净土宗的创立也依托于汉文佛典的东传,而日本由于各种原因,汉籍佛教文献保存相对完整。日本汉籍文献是对国内汉籍的重要补充,通过对日本的汉籍净土宗文献的目录整理以及藏经出版,考察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的分布特征,探究其藏经整理的优劣,以文献为窗口窥见日本净土宗之流衍与嬗变,同时,对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形成清晰具体的认识,为构建汉文佛教文献体系提供支撑。本文以日本的汉籍净土宗文献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主题的形成与研究现状,包括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对日本净土宗以及汉籍文献的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进行规划,展望了本文的预期创新并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日本汉籍净土宗目录考订,通过采用大谷大学图书馆藏书中和汉书分类目录相关资料,对日本近代以前的汉籍包括准汉籍净土宗文献依据年代顺序作简单的目录整理,并通过目录的分析对日本净土宗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由于汉籍东渐的影响,文献的年代分布上以江户和明治维新以后为主;文献侧重义理讲解,类别上以依据佛典而作的宗义与宗义述作为主,明治维新以后受西学影响总记、历史、传记、艺术、法规类文献逐渐增加;文献的版本上汉籍文献占据绝对优势,以日文书写刊刻的准汉籍在江户以后慢慢增多。通过解读总结出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阶段性发展特点,并以此对日本净土宗多元化的发展趋向进行肯定。第三部分为中日净土宗藏经文献比较研究——以《大正藏》和《净土藏》所收文献的对比为例,重点对两书编修优劣进行评析。《大正藏》作为日本藏经工作的顶峰,包含了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也保存了最为久远的净土宗文献。中国净土宗也在随着时代蓬勃发展,河北省佛教协会在2010年整理出版了《净土藏》,包括各类净土经典。以《大正藏》中被判定为净土专类、兼论含净土思想以及通论类文献205部,与《净土藏》所收314部文献目录进行对比,并选取两书中所共存的、净土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善导法师所著《观经四帖疏》进行版本对校,窥一斑而见全豹,总结出两书在藏经整理编修上的优劣,即《大正藏》所收净土文献繁而不杂,但由于成书年代较早,所选版本较为原始,讹误较多;《净土藏》所收文献滥而不专,除了净土宗内经典还存在许多例如禅宗、华严宗等其他宗类文献,在编修选材方面应更为谨慎,但其选取文献版本是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善本,更有助于现代佛教徒的阅读。最后对于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进行回顾,探究其学术价值与文献学意义,总结其给我国净土宗文献整理出版事业带来的启示,提出中日汉籍净土宗文献之间扩大交流的必要性,并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展望汉文佛教文献体系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昱昊;;百年来中国净土宗研究述评[J];宗教学研究;2019年01期
2 李叔同;;惜福[J];作文与考试;2017年05期
3 张泉;;梵净山的“绿色发展”之道[J];中国周刊;2017年06期
4 杜钢;;居士教育三题——以净土宗为主[J];法音;2010年07期
5 贾发义;;昙鸾未列入净土宗十三祖问题试析[J];晋阳学刊;2006年03期
6 凡木;;蓬屋说诗[J];读书;1989年Z1期
7 方广锠;略谈初期净土大师及净土宗的形成[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8 张育英;;昙鸾与净土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于海波;;论净土宗的四大特色[J];法音;2009年08期
10 韩昇;净土宗的机遇──中日两国净土教的比较研究[J];佛学研究;1996年00期
11 罗颢;;净土宗述论——以早期中国净土宗的历史与文献为中心[J];普陀学刊;2017年02期
12 于洋;;浅议佛教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历史与当代实践——基于净土宗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9年03期
13 张志哲;宗晓与佛教净土宗文化[J];历史教学问题;1994年04期
14 王丽心 ,温金玉;净土宗文化研讨会在太原举行[J];法音;2003年09期
15 李培林;;佛教净土宗初祖释昙鸾[J];五台山;2007年08期
16 张海滨;由生死问题看净土宗的人间性[J];法音;2004年05期
17 田悦阳;口念弥陀寻净土 活水源头今安在——净土宗文化研讨会综述[J];中国宗教;2003年09期
18 曾和义宏;李玉梅;;中世纪净土宗教团的僧侣教育[J];佛学研究;2018年02期
19 明生;;略论昙鸾大师在净土宗史上的重要地位及评价[J];佛学研究;2007年00期
20 楼宇烈;《净土宗辞典》序[J];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巧英;;净土宗形成探源[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海男;;印光法师的慈善思想及实践[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海波;清代净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歌春话(CA XUAN THOAI);《般舟三昧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佳;日本汉籍净土宗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赵鸣环;元明时期净土宗著述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罗青;《净土宗教学大系1》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8年
4 卞希东;论善导在净土宗发展中的贡献[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发义;昙鸾的佛教净土思想和实践[D];山西大学;2005年
6 王为;印光与太虚的净土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郭小翠;昙鸾净土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韩瑞;“弥陀净土”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广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明末净土宗心性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傅坤;善导净土思想的哲学探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广艳 白正梅 方立天;第二届净土宗文化研讨会在山西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李印来 王珍;净土宗在我国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温金玉;探讨净土宗文化特色 研究净土宗佛教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宝鸡文理学院哲学系 宇恒伟;净土宗祖庭香积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吕勇 刘光星;关于提升净土宗五祖文化助推建德旅游发展的思考[N];江南游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世辉 方立天 俞学明;研究净土文化 建设人间佛教[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郑朝晖;堪为范本的印光与净土之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降大任张秋怀;净土宗师昙鸾[N];太原日报;2007年
9 撰文 格老;文化的作用并非立竿见影[N];九江日报;2005年
10 ;挖掘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N];陕西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