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心病及治疗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标准:我院由2013-2020年期间梅毒血清学(TPPA)阳性并完善冠脉造影及相关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共68例,抽取同期(入院时间相同及住院时长相近)梅毒血清学阴性合并冠心病患者471例中以1:1行倾向性配对(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PSM),最终提取出63例作为对照,组间对比分析时控制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e GFR、血脂异常等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分析梅毒阳性+冠心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的造影冠脉血管的结果(开口病变、单支、多支血管病变、Gensini评分)、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死亡情况、无MACE事件的生存分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直径出现增宽、根部钙化增厚、凝血功能(PT、APTT、PLT)等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组内根据患者入院时快速血浆凝集反应(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的滴度水平进行分组,分别比较组间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预后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中,冠脉开口狭窄比例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支多支血管病变情况较对照组的并无统计学差异。(2)梅毒血清学阳性合并冠心病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较单纯冠心病组更多,且事件发生的终点更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后不良。(3)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出现更多主动脉根部钙化及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直径扩大等病变未见统计学差异。(4)梅毒+冠心病实验组的APTT值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梅毒血清学阳性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抗体滴度差异之间并无相关性。由此可见,梅毒是对于患者的冠脉病变的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预后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患有梅毒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相关的症状或合并冠心病,其长期预后及治疗应该得到更加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