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成像显示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摘要】:真实立体的视觉体验,是人类在成像领域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方向。集成成像显示技术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之一,它具有图像全色彩、视差平滑、可供多人多视角同时观看并且不会产生视觉疲劳等优点。近年来,集成成像显示系统的相关理论创新研究以及具体的实际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许多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对集成成像技术都十分的关注,该技术已经成为裸眼三维立体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集成成像系统在图像采集、大屏幕的立体显示以及观看效果提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集成成像显示系统中,由于显示透镜阵列排列紧密,每个立体元图像发出的光在散射方向上为圆锥漫射光,光线进入相邻透镜,对周围视点造成串扰,降低显示分辨率,影响观看效果。为了提高显示清晰度,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光线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利用光学软件进行仿真,搭建集成成像显示系统实验平台,给出了实验结果和相关分析。本文通过基于角谱和衍射的光场理论分析,以单个透镜为代表分析了理想成像系统的成像过程。在理想成像系统中,我们可以把图像看作是几何光学所预测的像与出瞳光线的夫琅和费衍射图像的卷积。根据冲激响应的理论推导,本文设计并制作了遮挡板,遮挡板的应用使集成成像显示系统更接近理想的光学系统。遮挡板上的孔洞呈棋盘式的奇偶排列,解决了相邻透镜元间光的串扰和混叠的问题。遮挡板的应用虽然解决了成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但是对成像效果造成了新的影响,遮挡导致成像的亮度较低且显示图像上出现孔洞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全息术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了扩散屏,扩散屏将射入的光线以特定的角度发散,以达到连续光场和恢复光场信息的功能。本文利用Virtual Lab Fusion软件进行仿真,同时搭建集成成像显示系统进行实验验证扩散屏的功能和作用。本文搭建了基于遮挡板和扩散屏的全视差集成成像显示系统,根据透镜阵列和显示屏的具体参数设计与之光学参数匹配的遮挡板和扩散屏,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显示方法与传统的集成成像显示相比,显示的立体图像具有更好的清晰度,成像效果无颗粒感、细腻逼真,具有连续平滑的视差。本文提出的显示方法不受透镜阵列形状、大小和透镜元数量的限制,成本较低,无论是在基于LED的集成成像系统还是基于LCD的集成成像显示系统中都有很好的显示效果,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立体显示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
|
|
|
1 |
解放;;与时俱进的三大平板成像显示方式[J];家庭影院技术;2003年02期 |
2 |
刘兰涛,高镜惠;汽车仪表远视点成像显示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2期 |
3 |
路慧敏;王新波;王凯;邸静;鲁丽君;刘春苓;;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0期 |
4 |
张世荣;施文芬;;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08期 |
5 |
MiwaK.
,Shinoda J.,Yano H.
,夏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蛋氨酸PET和MR成像显示病灶分布差异:PET和MR联合成像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
6 |
靳二虎,梁宇婷,马大庆,李铁一;磁共振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对亚急性和慢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6期 |
7 |
H.K.Jeong;K.Han;J.Zhou;Y.Zhao;Y.Choi;S.K.Lee;纪毅敏;;3 TMRI酰胺质子传递成像显示出血性脑部病变的特征[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年03期 |
8 |
N.Takahashi;T.J.Vrtiska;A.Kawashima;R.P.Hartman;A.N.Primak;J.G.Fletcher;颜荣华;;双能量CT肾盂成像非强化虚拟成像显示泌尿系结石[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5期 |
9 |
江文豪;邓欢;冀清霖;饶凤斌;李强;李大海;;增大全息光学元件集成成像显示离屏距离的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21年04期 |
10 |
吕源治;王世刚;俞珏琼;王小雨;李雪松;;基于柱透镜光栅的虚模式下一维集成成像显示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3期 |
11 |
S. Yamada;M. Miyazaki;H. Kanazawa;M. Higashi;Y. Morohoshi;S.Bluml;王大丽;;用MR自旋标记法MR成像显示脑脊液运动:正常和病理生理情况下的初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
12 |
章桓恒;;眼睛健康与否可以预测你是否会记忆力下降[J];健康向导;2018年02期 |
13 |
肖江喜,谢晟,郭雪梅,蒋学祥;应用白质束成像显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视放射[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5期 |
14 |
;脑部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9期 |
15 |
吴永红
,张喆颖;用磁化传递测量评价常规MR成像显示正常的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脑白质微小病变[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年05期 |
16 |
Hage F.G.;Dubovsky E.V.;Heo J.;Iskandrian A.E.;杜媛;;腺苷导致ST段压低而体层成像显示灌注正常的患者的临床结局[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03期 |
17 |
周海参,赫荣平,倪政国;离轴型虚像成像显示系统研究[J];物理实验;2003年06期 |
18 |
T.Ibrahim;T.Hackl;S.G.Nekolla;M.Breuer;M.Feldmair;A.Schmig;高欣;;急性心肌梗死:系列心脏MR成像显示再灌注1周时心肌延迟强化的减少[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
19 |
张雷;杨勇;赵星;方志良;袁小聪;;多级投影式集成成像三维显示的视场角拓展[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