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心肌损伤的病死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心脏损伤使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NCP)预后不良。我们通过分析合并心肌损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院内特征及死亡预测因素,旨在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的能力。方法:统计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28名入院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1)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基础疾病、ACEI/ARB服药史;(2)实验室检查资料:白细胞计数、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Tn I)、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等;(3)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低蛋白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的发生率。采用SPSS24.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相关性因素后,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曲线分析死亡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我们使用Graph Pad Prism 6.00软件进行峰值hs-Tn I的数据分析及绘图。在所有对比数据中,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本次研究共纳入128例患者,其中死亡患者89例,存活患者39例。男性患者病死率更高(p0.05);既往合并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及肿瘤的患者在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有无ACEI/ARB服药史的患者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室指标:(1)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IL-2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升高或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5)。(2)生化指标:AST升高或LDH升高或肌酐升高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正常值的患者(p0.05)。(3)心脏相关指标:根据入院时hs-Tn I的水平不同分为轻度升高(≤100pg/m L)、中度升高(100 pg/m Lhs-Tn I≤1000 pg/m L)和重度升高(1000 pg/m L)三组,入院hs-Tn I轻度升高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中度及重度升高的患者,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升高的患者病死率高于正常值的患者(p0.05)。在院期间动态监测hs-Tn I,死亡组心肌肌钙蛋白峰值水平有高于存活组的趋势,但p0.05。峰值hs-Tn I重度及中度升高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p0.05)。(4)凝血指标:D-二聚体5ug/m L的患者病死率高于D-二聚体≤5ug/m L的患者(p0.05)。血小板计数降低的患者死亡率高于计数正常的患者(p0.05)。3.并发症:患者中并发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死亡率较未并发上述疾病的患者死亡率高(p0.05)。所有新冠肺炎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肝损伤、休克、DIC、消化道出血与无上述并发症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4.选取上述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患者结局是否为死亡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s-Tn I峰值100pg/m L是入院时hs-Tn I阳性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即上述指标水平越高,其死亡风险越高。结论:1.患者住院期间超敏心肌肌钙蛋白峰值100pg/mL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男性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更高;3.COVID-19的死亡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更高,且易合并多器官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