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毒品犯罪明知之证明与推定研究

王锐园  
【摘要】:毒品犯罪中明知的认定问题长期以来是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作为人的内心活动,其本身就具有难以证明的特性,日益隐蔽、不断变化的毒品犯罪更是加剧了明知的认定难度。在行为人否认明知时,事实认定者只能依靠外在的证据来进行推论或推定,因此,证明和推定便成为毒品犯罪明知认定的两种方式。毒品犯罪的明知认定问题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内容,为此必须在刑事一体化的理念下进行整体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均将明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我国通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赋予明知犯罪构成要件的地位,因此,明知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出现的,这种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对于明知的认定必须主要采取证明的方式,对采用推定方式要设定具体的条件。明知的认定与否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关乎其人身自由、权利保障等重要事项,因此,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和人权保障要求,必须经过最为严格、最为准确的证明过程,才能认定毒品犯罪明知,即需遵循司法证明的逻辑和规则,进行“证据——推断性事实——要件事实——要件”的证据推论,这不仅是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是实体正义的有效保障。对明知通过证明加以认定,这是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的常态要求,但在遭遇证明困难或者证明不能时,是严格贯彻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原则,还是寻求替代性证明方式,又是摆在世界各国法治进程和司法文明进步中的一道考题。选择前者,有可能产生放纵犯罪的负面效应,使得在毒品犯罪、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面前“有心无力”或“无能为力”;选择后者,则有可能违背罪刑法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原则,增加事实认定错误或冤假错案的风险。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为了克服证明困难的现实问题,世界各国探索了包括改变证明对象、转移证明责任、降低证据标准等方式,但这些方式与推定规则的作用高度相似,实际上就是推定规则的分化和细化,因此,解决明知证明困难的权宜之计就逐渐固化为对推定规则的适用。于是,毒品犯罪案件中对于明知的认定,往往选择推定的方式,这种做法在许多国家也得到了立法上的确认。但随着近年来人权保障意识的逐步增强,这种传统做法受到了激烈的批评和挑战。一个重要的问题亟需回应,即在何种情形下,能够由明知证明转化为明知推定,也就是说,明知推定适用的条件应该如何把握,以便对其形成有效制约。基于推定暂时性、法定性、转移性以及最后性等特点,明知证明转化为明知推定必须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必须符合严苛的条件。证明转化为推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证明困难,因此,证明困难必须是推定适用的先决条件;在目的条件上,适用推定是为了实现裁判的统一效果;当然,并非所有的事项都应该设置推定,推定需要有较为成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验证,推定所创设的法律关系应该具有稳定性,符合正常社会的运行规则和方式;推定并非是两个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依靠立法将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进行嫁接,所以,推定的使用必须符合法定性的要求。在明知等要件事实的认定上,推定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其不应也不能替代证明,自然无法实现证明的效力与功能。本质上,推定是逻辑证明过程的中断,是一种暂时性假定,正如美国证据法大师塞耶所主张的“泡沫理论”,推定仅仅是免除或转移了对假定事实的证明责任,一旦对方当事人提交相反证据,则会导致“泡沫爆炸”,推定的效果便烟消云散,推定事实即刻被推翻,这体现出推定暂时性的特点,所以,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强调慎用明知推定,设置最为严苛的条件限制和减少明知推定的适用,将明知推定的使用纳入法治的轨道。明知推定在不同法域、不同阶段、不同案件中的定位,以及各国在应对新型犯罪时对推定的态度改变,都提醒我们更应“认真并审慎地对待推定”。司法实践中虽然允许将毒品犯罪案件中的明知证明在一定情况下转化为推定,但这并非意味着当然承认推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推定与证明具有本质区别,推定并非证明的下位概念,而是证明的相反概念。推定不是证明,而是证明过程的中断。推定的机理和作用决定了其不可能承载刑事证明的重任,也为此,对要件事实的推定不能作为无罪推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原则的例外。实际上,虽然推定在许多国家的立法和判例中广泛存在,但限制推定甚至废除推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判例彰显了推定适用的严格条件,将人权保障的优先性作了再次确认,在人权保障深入人心的现实背景下,由滥用明知推定转为慎用明知推定,进而发展为禁用明知推定,才是弘扬理性之举,也是法治建设和更高水平司法文明的应有之义。在上述理念的引导下,我国毒品犯罪主观明知认定过程中适用推定的现实做法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批判。目前大量的推定规范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被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毒品案件办理过程中,禁毒实务部门也乐于并积极倡导以推定的方式认定嫌疑人主观明知,对明知推定的态度呈现由保守到乐观、由被动到主动的趋势,已然形成了明知推定被滥用的现象,这种趋向不能不说是司法文明退步的表现。现实中,我国在毒品犯罪明知认定过程中创设的推定规则遵循了“列举情形+兜底规定+反驳条款”的立法模式,但存在列举情形不周延、兜底条款滥用以及反驳条款效力不足、界定不清的多重问题,因此,存在一些因推定适用问题导致案件发回、再审等问题,甚至酿成了一些毒品冤假错案。在明知推定认识方面,法学理论与禁毒实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为此,在毒品犯罪治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尤为重要,这也是刑事推定制度不断完善以及毒品犯罪治理理念调整所必须采取的路线。作为一种典型的国际犯罪,毒品犯罪的治理理念更应具备国际视角。我国作为曾深受毒品侵害的国家,对于打击毒品犯罪自然受到了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人权保障的优先性、无罪推定的普适性,都要求在毒品犯罪治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凸显权利保障和法治原则。因此,关于明知推定是否必须在毒品犯罪案件中适用,答案是否定的。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短缺、证明困难的先天因素,并不能成为推定普遍适用甚至滥用的理由。在严格限制推定使用条件的理念下,毒品犯罪治理应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并由“运动式打击”转为“科学化治理”,进而倒逼侦查机关遵循法治原则,提升取证能力。进一步树立证据意识,改进明知认定的方式和手段;此外,我国毒品犯罪的治理体系也要作出相应调整,在事实认定过程中,要发挥相关性规则的逻辑主线作用,并遵循事实认定具有盖然性的司法规律,科学分析和对待毒品犯罪中的冤假错案问题;以毒品犯罪明知为主要内容的主观证明责任体系也应当尽快确立,毒品犯罪明知认定的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实现法治化改造。明知推定与毒品犯罪法治化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背离,因此,慎用推定,是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法治中国建设和司法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李鑫;;浅议毒品犯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以刑事推定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年33期
2 曾粤兴;倪传洲;;毒品犯罪认定中事实推定之省思[J];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3 王晓烨;赵学军;;北京市女性毒品犯罪实证分析[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5年04期
4 周秀银;;盗窃毒品犯罪的法律适用研究——基于2013年至2020年全国盗窃毒品犯罪裁判文书的考察[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03期
5 徐轲;陈巧琪;;打击跨境毒品犯罪中控制下交付的思考——以国际执法合作为视角[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21年01期
6 魏书琴;;日本女性毒品犯罪概述及我国女性毒品犯罪问题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1年06期
7 戴红霞;张提;王修珏;陈程;;涉网络毒品犯罪治理进路[J];人民检察;2020年22期
8 黎欢欢;魏瀚申;;运输毒品犯罪的罪刑失衡及其司法纠偏[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1年04期
9 石化东;郭月;薛晶;;防控毒品犯罪视域下吸毒服刑人员教育矫治[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10 于阳;黄烨;;中美城市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时空分布与防范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1年05期
11 何勤华;张顺;;晚近20年英国毒品犯罪治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年05期
12 黄伊霖;;外国人毒品犯罪问题研究——以深圳近年数据为样本[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年03期
13 刘瑾泽;;经济学视角下的毒品犯罪分析——基于供给需求模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14 张明楷;;毒品犯罪专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15 胡江;陈熠;;毒品数量对毒品犯罪认定意义的理性思考[J];警学研究;2020年01期
16 钟梁;;毒品犯罪合成作战机制之新模式研究[J];法制博览;2020年10期
17 胡宏雁;刘雅斌;;海南毒品犯罪与毒品治理问题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年05期
18 朱孟秋;张学超;;当前我国女性毒品犯罪特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0年05期
19 郭凤军;;新时代合成毒品犯罪快速蔓延原因及治理对策探析[J];警学研究;202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钱岩;;毒品犯罪事实认定的逻辑模块构建——以《刑事审判参考》108则案例为样本[A];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与刑事审判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0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9年
2 闻德发;许宝宇;高清华;;毒品犯罪的原因、出现的问题及建议[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世清;邹俊波;;云南毒品犯罪新形势及检察机关参与毒品治理的途径[A];第三届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获奖文选[C];2020年
4 元明;肖先华;;涉网络毒品犯罪司法适用的几个问题[A];做优刑事检察之网络犯罪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第十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文集[C];2020年
5 元明;肖先华;;涉网络毒品犯罪的几个问题[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20卷 总第44卷)——上海市检察院文集[C];2020年
6 王力达;;论揭发毒品犯罪上下家行为的立功认定问题——陈某和贩卖毒品案[A];刑事法判解研究(第38辑)[C];2018年
7 袁飞;;行政法与刑法的衔接问题研究——以毒品犯罪法律适用的行刑衔接问题为视角[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2卷 总第26卷)——西南政法大学卷[C];2020年
8 赵运锋;;转型社会下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探析[A];犯罪学论坛(第一卷)[C];2014年
9 韩艾峰;葛双龙;;对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杜震华;;浅谈遏制新型毒品犯罪[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1 付晓梅;李彦周;;毒品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2 宋守疆;;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3 许桂敏;;扩张的行为与压缩的解读:毒品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4 余玲玉;;论毒品侦查中的线人边缘性问题[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5 赵士均;;浅析中国毒品犯罪原因与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6 韩文山;王景丽;;浅谈毒品犯罪的新趋势及打防措施[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17 朱斌;冯涛;;構築法治網絡 杜绝毒品犯罪——試論社會控制毒品犯罪機制的完善與強化[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8 李宏森;谭国贤;黄克建;罗正坚;;从毒品鉴定工作看广西的毒品犯罪和缉毒斗争状况[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19 李咏杰;张大明;;北京地区毒品犯罪发案趋势及特点[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20 高祥根;;嘉兴市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对策[A];首届全国毒品检验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锐园;毒品犯罪明知之证明与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21年
2 吴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疑难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李世锋;刑事案件事实认定过程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4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张小海;无罪推定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胡东海;论法律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对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D];湖南大学;2013年
8 杨冰;劳动争议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成娟;新型毒品犯罪防控对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
2 李璇;重庆市女性毒品犯罪的独立性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1年
3 李可;新型毒品犯罪司法认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
4 郭悦悦;中美新型毒品犯罪侦控体系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
5 韩新敏;我国毒品犯罪的侦防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6 李自蓉;我国毒品犯罪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
7 谢颖妍;网络涉毒行为的刑法规制[D];云南大学;2018年
8 胡明阳;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刑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9 崔惠平;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适用走向分析[D];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
10 丁文勤;论毒品犯罪中持有行为的定性[D];广州大学;2019年
11 吴楠;女性毒品犯罪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年
12 杜江英;泉州市毒品犯罪的治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13 黄晓青;中国与东盟惩治跨国毒品犯罪的警务合作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4 张鸽;我国毒品犯罪侦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青岛大学;2018年
15 何红芬;毒品犯罪案件主观罪过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16 郭梁晨;运输毒品犯罪中主观明知的认定[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17 刘娜;我国民用航空领域运输毒品犯罪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9年
18 张龙龙;阜阳市临泉县毒品犯罪防控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9 杨文妍;毒品犯罪中贩卖行为的界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20 马剑星;毒品犯罪死刑限制适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左玮娜 程显星;贵州出台打击外流毒品犯罪配合协作机制[N];中国禁毒报;2020年
2 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宋阳;破解外流毒品犯罪打击难管辖难[N];法治日报;2020年
3 记者 周文学 缪春云;贵州出台打击毒品犯罪协作机制[N];人民公安报;2020年
4 拉萨融媒记者 齐永昌 实习生 丹增卓嘎;全覆盖宣传预防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N];拉萨日报;2020年
5 记者 刘明培;公布6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N];马鞍山日报;2020年
6 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李霞 陈凌云;邵阳中院举行打击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N];邵阳日报;2020年
7 记者 胡佳佳 通讯员 罗春强;江西:发布13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N];人民法院报;2021年
8 记者 何晓慧;福建: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1850件[N];人民法院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杨萍 实习生 余张瑞睿;毒品犯罪黑手盯上快递通道[N];新疆日报(汉);2014年
10 记者 何霞;我市毒品犯罪案数量呈上升趋势[N];池州日报;2017年
11 记者 董凡超;去年全国破毒品犯罪案5.4万起[N];法治日报;2022年
12 记者 黄玥;最高检剖析当前毒品犯罪新特点[N];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
13 记者 冯晓瑞;近年我省毒品犯罪呈现4个特点[N];西安日报;2020年
14 记者 张军;南宁动员全警之力全面向毒品犯罪宣战[N];人民公安报;2021年
15 李果;湖南打击毒品犯罪专项审判显成效[N];人民法院报;2021年
16 记者 卢静 通讯员 李婕;我市打击毒品犯罪成效显著[N];益阳日报;2021年
17 通讯员 宋阳;贵州四部门出台工作指南指导打击毒品犯罪适用刑法量刑工作[N];中国禁毒报;2021年
18 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贵州从重打击13种严重毒品犯罪[N];法治日报;2021年
19 记者 范良丽;贵州四部门联合会签《关于打击毒品犯罪适用刑法量刑工作指南》[N];法制生活报;2021年
20 本报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阮仕宏;宝鸡渭滨:提升打击毒品犯罪质效[N];人民公安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