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阜新煤矿个案分析
【摘要】: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是至今为止企业战略理论最高的、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无疑应该积极采用这一成果。因为,未来市场的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企业发展理念,积累、保持和运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提供了新方向,支持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思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异质性、价值性、和不可复制性。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术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和企业制度体系等。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阐述,引入对阜新煤矿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和培育思考。
通过对阜新煤矿的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分析,阐述了阜新煤矿发展和竞争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衰老矿井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营运资金严重不足。亏损严重,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全局煤炭产业比重占84%,非煤产业比重太小。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大,一、三产业比重太小,而且主要集中在集体企业。品结构不合理。煤炭产品所占比重过大,非煤产品所占比重相对过小。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企业用人多、效率低,缺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在分析竞争劣势的同时,对有利因素分析也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市
WP=40
场机会看,石油、煤炭价格上涨,国家采取对非法和不合理煤矿进行关闭整顿,压缩煤炭总量,煤炭市场趋旺。从企业竞争优势看,一是资源优势仍然存在,虽然适应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严重不足,但是适应于井工开采的储量还比较丰富。二是巩固和提高矿井生产能力有一定的保证条件。三是资源开发潜力大。矿区还有二块完整的煤田,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四是产品市场广阔,生产能力强。煤炭品种好,销售有市场,机械化开采有一定的基础,煤炭生产仍有潜力。五是各级政府对煤炭企业的政策支持。国家、省、市政府对煤炭企业给予的政策支持,为煤炭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六是矿区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
通过对阜新煤矿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竞争劣势的分析,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了阜新煤矿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的设想。首先提出构建核心竞争力体系的原则和阜新煤矿的专长。按照核心竞争力所依附的企业管理要素来分,构筑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第一个层面为“基础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第二层面为“载体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平台效应”起到“支持”作用;第三个层面为“转换层”,主要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然后,提出了阜新煤矿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并根据阜新煤矿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阜新煤矿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的具体模式上,一是推进制度创新,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母子公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跳出生
WP=41
产管理型的传统模式,实现决策与执行分开、产权经营与产品经营分开。加快二级单位的公司制改造,改变所有制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加快经营机制创新,推行内部市场化。三是推进管理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上,强化全员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强化劳动定额管理。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打破目前的等级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四是实行归核化战略,实行主辅分离。各矿厂都要将生活后勤等非生产部门同生产部门彻底分离,分别成立生活物业公司,采取由暗补变明补,实行对内有偿服务和对外创收等办法,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与主业彻底分开,适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淡化和解决集体企业对主业的依赖性。实施科技创新,突出主业能力。注意核心产品的战略性市场开发。找准战略基点,考虑产业转移。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对衰老矿则应该提前考虑其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五是推进流程结构创新,再造核心工程。即企业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生产经营构架和作业流程,针对消费者的需求,重新审视内外局势,思考与创新解决方法,重新再造企业作业流程与经营框架,使企业的全部职能以充分发挥,获得生产、成本、工艺、产品、服务和市场反应速度等高质量管理绩效。六是创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克服老国有企业固有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发展的部分,塑造以创新和变革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培养诚信理念,培育和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企业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充分考虑员工的精神需求,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注重培养团队精神。积极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的作用。七是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