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入世后商业银行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陈惠  
【摘要】:本文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 面对加入WTO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将呈现出业务多样化、风险复杂化以及经营多元化等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对我们提出了新的需要研究的商业银行会计问题,主要包括: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如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各项创新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披露;如何规范各类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等。 本文在分析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分四部分,即绪论、入世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产生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结论。 绪论部分,作者首先对与本文有关的两个基本概念,即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会计目标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背景意义及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的入世承诺,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的现状以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迫切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转变会计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系统的能够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披露的会计核算和监管体制。因此,研究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作者分别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了研究,这些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及其会计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 在商业银行会计规范方面,应该协调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我国会计规范的发展方向,及时制定并发布商业银行基本业务 WP=37 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财务报表披露会计准则和有关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会计准则。 在商业银行贷款会计方面,主要对商业银行会计的贷款的确认和计量、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进行了探讨。贷款的确认计量包括初始确认计量和终止确认计量。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中,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予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但在计提方面,税收方面以及不同制度的协调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在贷款损失提取方面,应尽快制订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在税收方面,税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以便于商业银行更好地执行新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不同制度协调方面,应注意协调呆帐准备与贷款损失准备的关系以及不同制度中贷款损失核销的帐务处理。 加入WTO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业务会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创新业务在会计系统中得到适当的确认和计量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部分在对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发展、内容、特点、及其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问题。由于我国衍生品交易主要在银行展开,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探索就转到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表外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上。在此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设想。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建立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可以从上市银行的会计规范入手,健全对上市银行的衍生品交易披露要求。要看到我国上市银行衍生品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巴塞尔原则的差距,其中也有务实滞后的原因。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可以给出强制性披露的最低要求,鼓励自愿披露。尽快推动信息披露的制度化,逐步提出定性和定量,核心披露与一般披露的要求。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问题方面,证券化会计确认的基本方法有非此即彼法和金融合成分析法两种。目前采用的是金融合成分析法。我国已具有发展贷款证券化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对贷款转让和 WP=38 贷款证券化目的、结构、运作程序等的研究,并适时推出相关的会计规范。 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方面,本部分重点结合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建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规则,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通常做法和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和建议存在差异。应从法律法规、会计规范、上级监管、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章结论部分,作者依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机遇和挑战;现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缺陷,有必要建立商业银行会计准则,并建议将其分为商业银行基本业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准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计量方面应采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模式;在损失准备计提方面,应从完善对贷款的分类入手,并从税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另外还应对不同制度规定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等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焦健;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财会;2002年06期
2 钟云燕;;商业银行会计课堂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05期
3 刘潇;周韬;缪学田;毛德勇;;数据集中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研究[J];金融会计;2011年06期
4 舒立;谈商业银行会计电子化的发展[J];金融会计;1997年07期
5 范性建;刍议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J];西南金融;2004年12期
6 廖福辉;商业银行会计部位风险防范的对策[J];武汉金融;2005年02期
7 卢豫;杜俊华;;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06期
8 祝友珊;宛俊;;试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策略[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99年04期
9 幸晓雨;王焕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2期
10 李会平;;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2期
11 王秀霞;王泓;;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年22期
12 岳清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会计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6期
13 刘昊天;;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14 杜萍;;浅议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5期
15 张晋林,王晓霞,都发庭;商业银行会计柜台服务质量浅议[J];金融会计;1995年12期
16 吴警非;;强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的对策[J];金融经济;2006年10期
17 夏鑫;;商业银行会计流程再造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10期
18 张清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考试周刊;2008年28期
19 耿庆环;;对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的思考[J];新疆金融;2008年07期
20 陈冲;王晓琳;卢峰;;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管理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金水;孙兆源;周琼;盛开;;中央银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A];数据库研究进展97——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万银;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董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牟静;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营运后台集中操作风险防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睿;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志斌;浅析CB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秦思思;商业银行会计问题探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8 陆瑜;改善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风险[D];广西大学;2002年
9 蒋文定;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周万翠;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瑞昌;警惕商业银行会计风险[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2 杨子萍 宋根梅;商业银行会计控制亟待完善[N];发展导报;2001年
3 宋菁;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N];金融时报;2000年
4 赵敏;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对策研究[N];金融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代金;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透视[N];财会信报;2005年
6 人行上杭县支行 张红武;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N];上海金融报;2002年
7 人行上杭县支行 何国钦;有效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N];上海金融报;2003年
8 华夏银行总行会计部 赵敏;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9 中国农业银行 侯海玲 何志成;商业银行会计准则亟待与国际接轨[N];金融时报;2001年
10 杨要武(作者单位:山西省建设银行);如何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N];发展导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