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研究

李群  
【摘要】: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研究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就是研究汽车零部件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产业组织形式为汽车整车进行配套协作,从而促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变化,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 近年来,从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来看,生产企业逐渐由小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发展,产业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从业人员、固定资产、产销量、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及出口创汇额等指标稳步增长。据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创汇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在50%左右。可以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是发展,还是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表明,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的。美、欧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超前于汽车工业,日、韩汽车零部件工业虽滞后于汽车工业,但经过采取措施,基本上与整车同步发展。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始终滞后于汽车工业,建设了整车厂,零部件生产却上不去,不能及时保证零部件供应,限制了整车的发展。目前,主要是依赖大量进口零部件,整车的成本居高不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可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在我国已成必然趋势,如何发展零部件工业,建立与整车相配套的零部件协作体系,实现与汽车工业同步,甚至超前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课题。 吉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需要建立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对于发展吉林省的零部件工业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促进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WP=58 高,国内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载货汽车需求量将继续增长,但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这些为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也为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只要我们建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能降低整车的生产成本,提高与欧、美、日、韩等汽车公司竞争的能力,实现汽车的国产化,同时扩大出口份额。这也是建立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的最终目的。三是整车市场的竞争导致零部件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著名的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采取独资或合资合同制方式进入我国市场。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扩大经济规模,形成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增强竞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汽车零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行业相比,在发展模式、产品数量、产品科技含量、生产供货方式、研究开发能力上,以及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关系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严重威胁。同时,通过对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目前吉林省汽车部件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提供了依据。 本文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协作模式,并对我国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协作关系进行分析。目前,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协作关系上具有代表的基本上有两种模式,即双向垄断的日本模式和自由选择的欧美模式。通过对比分析,本人认为,日本以合作为基础的分层转包模式优于我国的直协模式,欧美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传统模式也在向以合作为基础的分层转包模式的方向发展。这对于研究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推移理论,对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建立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影响因素的分析,借鉴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零部件与汽车整车的 WP=59 协作模式,提出了以建立协作合同或整车企业资金注入为主要协作方式的三种适合于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即组建吉林省汽车零部件集团,建立统一的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组建不同种类、不同行业的专业化汽车零部件公司,建立以整车企业为核心的多级零部件供应商分级供货的多层次配套协作的专业化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结成战略联盟,建立分别配套的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辉,隋忠剑;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作体系[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2 李跃;构建开放式新型协作体系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J];航天工业管理;2005年02期
3 王成璞;小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困境与竞争[J];汽车与配件;1991年04期
4 李云芳;;零部件商检方面的第一个行业标准今年起实施[J];汽车与配件;1991年02期
5 吕福源;;零部件工业发展要统筹规划 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扶植,力争“八·五”跨一个新台阶——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吕福源在中国汽车零件工业联营公司第二届第二次董事会上的讲话(摘要)[J];汽车与配件;1992年06期
6 张伟民;关于汽车零部件国产化问题的思考[J];汽车与配件;1994年02期
7 ;世界七大汽车零部件需求国需求趋势分析[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5年Z3期
8 德桑;“入世”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何去何从?——谈被WTO牵着鼻子的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J];汽车与配件;2002年21期
9 久陵;非常时期 非常“两手”[J];汽车与配件;2003年21期
10 胡安生 ,冯夏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4年10期
11 吴憩棠;;日立汽车系统在中国将快速增长 入世五年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六)[J];汽车与配件;2007年12期
12 ;CIAPE之会中活动[J];中国汽摩配;2007年09期
13 徐慧妮;;首届环球汽车零部件展见证澳门会展业迈出一小步[J];汽车与配件;2008年23期
14 余盛兴;;败诉并不可怕——中国汽车零部件案在WTO败诉纪实[J];WTO经济导刊;2008年09期
15 武长春;;“败诉”不一定是输家[J];WTO经济导刊;2008年10期
16 ;潍柴动力倾注百年庆典展[J];驾驶园;2008年12期
17 朱蕴策;;汽车零部件的热处理[J];现代零部件;2009年04期
18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金秋十月 长沙“第66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本刊举行“2009汽车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奖”颁奖典礼[J];汽车与配件;2009年24期
19 一帆;;关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的发展及政策法规分析[J];中国汽车界;2010年14期
20 ;中国(太原)汽车零部件交易会即将举办[J];中国汽配市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的思考[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2 ;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出口专题规划[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3 任卫群;张云清;王书亭;;数字化设计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A];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国内汽车零部件现状分析[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5 沈宁吾;;抓住有利时机 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及思考[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6 ;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评审稿)[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7 乔永锋;;中国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不能流于口号[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8 顾小安;;马来西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A];20世纪中国汽配市场论文集(一)[C];2001年
9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分析[A];2005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报[C];2005年
10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策略分析[A];2006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峰;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学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毅;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敏感性与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夏国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结构体系研究及其弹性地基梁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余报楚;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宋少忠;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链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赵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连芬;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房树人;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韩立中;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桥分析方法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协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黄喜;物流管理研究及其在汽车服务领域的运用[D];重庆大学;2004年
3 高懿;汽车零部件物流网络优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正;奋斗集团汽车零部件工厂库存管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于杰;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窦兰;中国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燕;质量链管理在YFV的运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学军;新航集团汽车零部件竞争力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坤;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分析及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璨;整合式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烨;第二届佛山(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隆重举行[N];国际商报;2006年
2 记者 冯文礼;持续深化完善联防协作体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胡瑜;安徽汽车零部件出口势头强劲[N];中国工业报;2005年
4 记者 王丹妮 赖瑛;投资汽车零部件机会大于整年[N];民营经济报;2005年
5 李志石;2010年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八千亿[N];国际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宦璐;汽车零部件争端升级 WTO判我违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 戴劲松;东风汽车40年产销双超千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记者 邵鹏飞;零部件出口亟待技术破局[N];中国商报;2009年
9 记者 丁彬 赵奕 唐柳杨 刘霞;2009 谁的车市盛宴?[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胡启林;汽车行业消费重点在汽车零部件加工[N];中国工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