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理论与试验研究

刘凯  
【摘要】:压电泵是利用压电振子施加电压后的机械振动实现流体传输的一种新型流体传输装置,是流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机构遍布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压电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电磁干扰等诸多优点,并且可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获得较好的输出能力,因此在化学分析、医疗、制药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压电泵历经了二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对于有阀压电泵的研究工作还主要集中在被动阀压电泵上,但被动阀的开启和关闭动作与驱动器动作(即压电振子振动产生的泵腔体及变化)之间存在响应滞后,而且截止性能较差。而主动截止阀则是采用驱动器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既可以应用于微型泵中,也可以独立存在于微流动系统中,应用方式很灵活,其结构是被动阀和致动器的结合,故用于微泵中的致动原理也可用于主动阀,因此,主动阀压电泵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本文综合分析了各种微型阀,提出了压电驱动式主动阀的选取原则,选择了具有高分辨力、快速响应、低功率消耗、不受磁场影响及对运行环境要求低等优点的压电元件作为主动阀的阀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出流原理,分析了作为压电泵致动元件的圆形复合压电振子的振动模态,设计制造了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样机,并对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 一、压电振子的振动分析与试验测试 压电振子是压电泵的关键部件,了解其结构和工作特性对于提高压电泵输出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首先介绍了压电效应,列举了一些压电材料,了解了压电振子的结构。通过薄板振动理论及压电学相关知识,推导出压电陶瓷复合压电振子的运动方程并进行了求解。 通过对压电振子的变形量的测试,发现压电振子的变形量和驱动电压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电压调整所需的变形量。同时,压电振子的变形量也与激振频率和驱动电压波形有关。采用不同的驱动电压信号时,压电 摘要 振子的变形量不同,正弦波驱动电压所获得的变形量最大、矩形波电压获得 的变形量最小。对于不同激振频率下压电振子所产生的变形的差别很显著, 因此,应将激振频率和驱动电压波形作为影响因素来研究压电振子的动态变 形量。有无负载对压电振子变形也有很影响,无负载时,压电振子变形量与 频率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有负载时,压电振子变形量与频率之间存 在着最佳对应点。 二、压电驱动式主动阀的特性研究 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微型阀的结构和特性,选用了压电驱动的方式来驱动 压电泵。压电元件由于其本身具有高分辨力、快速响应、无摩擦和磨损、低 功率消耗、不受磁场影响及对运行环境要求低等一系列优点而成为前沿学科 领域的首选驱动元件被广泛应用。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压电振子的振动模态,确定了压电振子的最佳振 动模型和工作频率段。本文研究的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工作是利用驱动 振子和阀片振子工作的共同配合来获得压电泵的最佳工作性能,选择了压电 振子的振型和频率后,振子工作的驱动电压相位差就成为研究侧重点。对压 电泵的实验测试表明:阀片工作时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值是驱动振子单独工作 时压电泵输出压力值的几倍,控制阀片振子的振动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 是非常大的;在驱动振子与阀片振子的驱动电压信号相位差为180度时,可 使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达到最大输出性能;不同频率下,相位差对输出 压力和输出流量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均是呈抛物线形状。根据试验结果讨 论可知,通过调整驱动振子与阀片振子驱动电压信号相位差可获得压电泵不 同的输出性能。 三、设计理论 从结构优化设计的角 度,提出了压电泵的两种 结构,并分别对其性能进 行了测试和研究,最后选 定了较优的结构。 同片振子 },比必分州 日、、、、、、、、1 入、、、、、、、, 如 .二二二石二石‘二=二二三二二二 口巴巴巴二二二二二竺竺竺旦里巴旦 、、 ..口..面而函面己百面困耐丽口 ‘日资云减亘百奋刀口‘.日百日面百曰而云云己 ....叫一‘、、 图4一1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的结构简图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图4一压电驱动式土动阔压电泵的结构简图 根据压电振子的机械限制功率和电限制功率,推导出压电泵腔体高度的 计算方法。讨论分析了轴向出流和径向出流时腔体内流体压力分布规律,认 ,为采用轴向出流有利于提高压电泵的输出能力,且随出口直径减小轴出压力 升高。 四、试验研究 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输出t的各个因素的 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 当对压电振子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信号时,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输 出t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当驱动电压波形为正弦波时,其输出t是最大的, 矩形波产生的最小,这与压电振子在空气中振动时中心变形t的变化规律是 相同的.因此,我们可通过采用正弦波来驱动压电振子,从而获得更好的输 出特性。 无论是输出压力还是输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志刚,何文地,曾平,周翔;二维弯曲矩形板压电振子型超声马达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5年04期
2 魏大忠,张人佶,吴任东,周浩颖;压电驱动微滴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7期
3 杨志刚,何文地,康小涛;微小型移动机器人平移驱动机构的研究[J];机器人;1995年04期
4 杜青,孙清池,付晓梅,丁宁,王俐聪,刘涛,孙琳;利用压电陶瓷改善液体燃料雾化质量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2年02期
5 陶征,董迎晖,赵淳生;压电陶瓷片在杆式超声电机中最佳位置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4年01期
6 马建旭,贾志,杨保忠,马培荪;微机械中新型压电微电机致动机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张建辉,王大康,夏齐霄,王守印,小贯晃义;压电泵振动放射噪声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5年01期
8 陈锡源,张顺富,董尊成,陈孔丹;功率型压电陶瓷振子的研制及应用[J];无损探伤;1998年05期
9 杨志刚,孙海涛,陈亚元;矩形板压电振子振动有限元分析[J];压电与声光;1996年04期
10 马建旭,吴清文,卢锷,文大化,李成发;纵弯式压电微电机自然频率的有限元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6期
11 阚君武,吴一辉,宣明,杨志刚,吴博达,程光明;泵用两叠片圆形压电振子的弯曲振动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2 康东;关于用在振动料斗的压电陶瓷块的研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3 张沛霖,钟维烈,冯宝康;偏铌酸铅压电陶瓷性能的测定[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5年06期
14 林书玉;压电陶瓷薄圆片振子的厚度剪切振动[J];压电与声光;1994年02期
15 郑中山;应用压电振子测量稳恒电流磁场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16 马雪花,蒋鑫元;压电换能器导纳的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04期
17 龚宜郊;压电陶瓷振子频率自动测试仪的研制[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5年01期
18 林书玉;压电陶瓷圆片振子耦合振动的等效电路[J];压电与声光;1993年06期
19 倪以发,吴文虬,章德;压电换能器的声非线性[J];声学技术;1997年03期
20 包定华,闻敏,顾豪爽,邝安祥;压电微电机之综述[J];微特电机;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考;郁朋;陈维山;盛明伟;;高粘度压电微喷系统的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唐勇军;王振龙;胡富强;赵万生;;平板式超声振子振动模态及其谐响应的有限元分析[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周天寿;;基因振子的同步与聚类[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4 张廷宪;郑志刚;;耦合相位振子网络双属性连接的同步[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5 王亮;张建辉;胡笑奇;王克;;摆动振子参数与尾鳍式无阀压电泵工作能力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下册[C];2011年
6 胥永刚;马海龙;冯明时;;微弱信号差分振子检测带宽的特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7 毛崎波;;通过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抑制结构振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上册[C];2011年
8 丁皓江;徐荣桥;;压电扇形环板的自由振动[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9 李全禄;;两种新型压电集成器件的初试[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樊尚春;秦杰;刘广玉;;小型压电激励振动筒压力传感器[A];压力计量服务和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东慧;骨压电电压信号特征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郑鹏;钛酸钡基陶瓷的压电物性与钛酸铜钙陶瓷的高介电物性[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恩伟;铌锌酸铅—钛酸铅和铌镁铟酸铅—钛酸铅单晶的物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高长银;压电石英晶片扭转效应研究及新型扭矩传感器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向阳;层状压电/弹光复合材料电光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设亮;精密机械仿生热稳定构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张波;压电石英晶体凝血分析及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8 张进忠;压电体声波微生物传感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朱满康;BaO-TiO_2-SiO_2系极性玻璃陶瓷及其薄膜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许立宁;基于MEMS技术的压电微喷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压电驱动式主动阀压电泵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董景石;悬臂梁阀压电泵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肖春霞;基于Internet和组件技术的压电有限元分析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4 田丰君;超声波推力轴承理论及实验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黄志奇;压电微位移驱动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孙浩;压电分流电路特性及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7 徐林峰;均匀液滴喷射微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池望青;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压电能量获取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军;智能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崔海涛;压电智能悬臂梁的被动与主动振动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板式振子臭氧发生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2 田学科;从网络上监控各地电网[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冯竞;重庆大学制出新型压电生物芯片[N];科技日报;2001年
4 姚学文 李璀 叶乐;姚守拙:压电液相振荡理论的开拓者[N];湖南经济报;2006年
5 ;管式振子臭氧发生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6 记者王华楠;我国研发成功压电精密驱动技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7 山东 宗加春;24V供电的汽车收放机降压电路[N];电子报;2002年
8 赵慧 林妙法;国内首套船用高压电动空压机站通过验收[N];中国船舶报;2005年
9 冯继文 编译;压电能源闪光灯[N];电子报;2009年
10 山东 宗加春;24V供电汽车收放机的降压电路[N];电子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