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分离分析新技术。它具有高效、快速、微量、灵敏度高、实验经济、应用面广等特点。在化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采用四种毛细管电泳操作模式即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亲和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开展药物方面(中草药、中成药、生物样品、手性药物)的应用研究。
本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是毛细管电泳综述。分别介绍了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毛细管电泳的类型、特点和发展方向;毛细管电泳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中药生药成分分析、其它非手性药物分析、手性药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在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应用。第二章是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用于五味子酯甲的检测及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异构体拆分的研究。首先,研究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同时分离和测定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异构体含量的新方法;确定的最佳缓冲溶液是15 mmol/L 磷酸氢二钠(Na2HPO4)、15 mmol/L 硼砂(Na2B4O7)、10 mmol/L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5%(v/v)乙醇溶液;测得了女贞子、石楠叶及凌霄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女贞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为78.3 (RSD=2.75%) 和20.7 mg/g (RSD=2.97%)(n=5), 凌霄花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为27.9 (RSD=3.67%) 和79.8 mg/g (RSD=3.44%)(n=5), 石楠叶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为65.5 (RSD=3.73%) 和 60.4 mg/g (RSD=4.06%) (n=5);在女
WP=150
贞子提取液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回收率分别为102% (RSD=2.85%) 和104% (RSD=3.21%) (n=5);同时也研究了硼砂浓度、磷酸氢二钠浓度、SDS浓度和有机溶剂(乙醇)浓度对待测物质分离的影响。然后,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了生脉注射液中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确定的最佳缓冲溶液是25 mmol/L 硼砂(Na2B4O7)、30 mmol/L SDS、15% 乙醇溶液(pH=9.82);在此条件下获得了生脉注射液的最佳电泳指纹谱图。第三章是毛细管电泳用于丹皮酚、维生素C的检测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亲和作用的研究。首先,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丹皮酚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亲和常数及其在六味地黄丸中的含量;采用空白亲和毛细管电泳法(VACE)研究了丹皮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亲和作用,测得了亲和常数值;由非线性拟合得到的丹皮酚与BSA的亲和数据为k=1.72×104 L/mol, n=7.21;并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丹皮酚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中的含量;本节为进一步研究丹皮酚的药理、药效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数据,同时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其次是毛细管电泳用于维生素C和BSA亲和作用及维生素C在一些溶液中稳定性的研究;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ACE)测得维生素C和BSA亲和常数为2.94×103 L/mol;对维生素C在水、40 mmol/L 氯化钠溶液、 40 mmol/L磷酸盐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计算了维生素C在溶液中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数据。最后,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五味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25 mmol/L硼砂(pH=9.74)的溶液为运行缓冲溶液,实现了维生素C与五味子中其它成分的有效分离;同时考察了电压、缓冲溶液浓度及pH值对五味子成分分离的影响。第四章是毛细管区带电泳用于头孢他啶、间苯二酚、水杨酸的检测及姜黄素电离常数的研究。首先,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血清中头孢他啶的浓度;确定的实验条件是30 mmol/L硼砂(pH=9.03)的溶液,电泳电压为16 kV, 紫外检测波长254 nm;头孢他啶浓度在0.79~19.15 m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r=0.98),平均方法回收率为105.9% (RSD=6.45%) (n=5),日内精密度RSD小于6.1%;本方法可作为头孢他啶及其代谢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其次是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皮炎宁酊中间苯二酚和水杨酸的含量;
WP=151
确定的实验缓冲溶液是30 mmol/L硼砂溶液,pH为9.43。电泳电压为20 kV, 紫外检测波长为214 nm;水杨酸的线性范围为1.29~10.35 mg/mL (r=0.993); 间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1.48~11.84 mg/mL (r=0.983)。最后,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姜黄素的二级电离常数及其在中药姜黄中的含量。在全面考虑活度系数影响条件下,提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电离平衡常数的理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姜黄素二级电离常数的测定;并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姜黄素在中药姜黄中的含量;在30 mmol/L Na2B4O7缓冲溶液(pH=10.3)的条件下,实现了姜黄组分的分离;本节为中药姜黄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第五章进行了毛细管电色谱法拆分头孢羟氨苄对映体的研究。制备了电色谱柱以研究头孢羟氨苄对映体的分离。确定的最优电泳条件是28.5 mmol/L 醋酸钠(NaAc)、0.95% (v/v) 醋酸(HAc)、19 mmol/L β- 环糊精 (β-CD) 和 5% (v/v) 异丙醇的甲酰胺溶液,运行电压为12 kV, 紫外检测波长为 254 nm, 进样时间为8 s。此条件下,头孢羟氨苄对映体的柱效分别为N1=5324 和 N2=23768, 选择性因子α=1.056, 分离度为Rs=0.978。同时考察了缓冲溶液pH值、β-CD 浓度、有机添加剂(异丙醇)浓度、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头孢羟氨苄手性拆分的影响。
|
|
|
|
1 |
狄留庆,谢辉,范碧亭,毛春芹;牡丹皮中丹皮酚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的优化[J];中药材;1998年01期 |
2 |
李宝国,张贞丽,韩莉;β—CD对解热颗粒剂中丹皮酚包结工艺的实验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1997年04期 |
3 |
李利红,梁月丽,杜晓丽,尹士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
4 |
林英光,姚煜东;牡丹皮超临界萃取及其萃取物的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5期 |
5 |
林英光,姚煜东;超临界萃取丹皮酚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J];牙膏工业;2002年02期 |
6 |
林英光,姚煜东;牡丹皮超临界萃取及其萃取物的应用研究[J];牙膏工业;2002年04期 |
7 |
李同芬;双波长导数光谱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J];分析化学;1992年12期 |
8 |
汪显阳,汪新;差示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年07期 |
9 |
巩丽萍,王少云;徐长卿及丹皮酚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5年06期 |
10 |
武孔云,吴家红,冯英,丁宁,满玲;提高复方制剂中丹皮酚含量的工艺试验[J];中药材;1998年03期 |
11 |
梁云爱,赵龙沂,周法青;牡丹皮中丹皮酚的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定量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00年02期 |
12 |
于乃佳,于泳,胡劲波,李启隆;丹皮酚的伏安行为及其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3 |
文宗河,李萍,王建华;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J];中国药业;2005年04期 |
14 |
祁俊生,曹阳,王远亮;丹皮酚的选择性溴化反应[J];应用化学;2003年07期 |
15 |
牛承岗,董川,晋卫军,刘长松;芦丁、丹皮酚固体表面延迟荧光分析法[J];分析化学;2000年01期 |
16 |
李正翔,任荣,李彬,李培凡;清热凉血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草药;2003年11期 |
17 |
李湘玲;丹皮的综合提取工艺探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年04期 |
18 |
聂晓玉,王雅亮,张彬;丹皮酚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年04期 |
19 |
孟喜成;;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7年01期 |
20 |
韩紫岩;王荔;张庆雷;;中药制剂中丹皮酚包合工艺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