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农机作业委托体制创新理论及实证研究

郭鸿鹏  
【摘要】:农机作业委托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现代化农机 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纷纷开始了农 机作业委托的实践和探索。农机作业委托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加速我国农业 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意义。因而,对农机作业委托的研究是关系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以 及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一课题已经成为目前理论界研究 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农机作业委托市 场系统分析理论及实证研究》为依托,以相关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为基 础,以小麦跨区机械化收割的发展过程为实践背景,试图从理论研究和定量 分析两个方面探讨农机作业委托的发展机理,以期对我国农机作业委托发展 提出建设性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可以概括为: 1. 我国农机经营体制变迁及其对农机作业委托发展的要求 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差异,装备水平、经济管理水平的不同,农 机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多种所有制和多行业、多层次的经营管理形式。 农机经营体制应与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提高经济效益 为中心,有利于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及自身积累。农机经营体制也要 向专业化经营发展,开展专业性、社会化服务。农机作业委托正是实现农机 经营体制第三次创新的新的农机经营形式,必将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 农机作业委托在我国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小麦跨区机械化收割是我国农机作业委托这种农机经营形式的起源。从 近几年的实践上看,它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是农 88 WP=103 摘要 业机械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是一种新 的农业机械化经营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我国目前农机作业委托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组织形式和组织体系等方面都存 在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机作业委托市场机制的建立方面。 本文通过对农机作业委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的分析,提出农 机作业委托将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配置起重要影响作用;农机作业委托这 种组织形式是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农机经营体制;农机作业委托能促进我 国农机制造行业迅速发展;农机作业委托将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3. 影响我国农机作业委托因素分析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和数据,通过进行系统分析和诊断,运用 TN 法 建立了影响我国农机作业委托因素分析模型,应用 DEMATEL 方法,通过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机作业委托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环境类因素是影响农机作业委托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4. 农机作业委托契约机制研究 通过对农机作业委托利益主体行为的二阶段动态博弈分析和完善契约机 制下农机作业委托利益主体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得出农机作业委托的推进急 需建立完善契约约束机制。 通过对农户实施契约约束行为与中介人(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的 博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户对中介人(组织)的“偷懒”、机会主 义行为惩罚越重,中介人(组织)在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委托过程中产生“偷 懒”、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就越小;农户对中介人(组织)实施契约约束的成 本越高,中介人(组织)采取“偷懒”、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越大。 通过对契约约束不力条件下中介人(组织)与农户的契约模型分析和中 介人(组织)与农机户的契约模型分析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即在农机作 业委托契约约束不利条件下,如果要使契约得以履行,必须要加强和完善法 治建设。 5. 农机作业委托系统中介人问题研究 中介人的选择是农机作业委托市场化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这两种委托— —代理关系中两种中介人的性质和代理人的激励机制问题的分析得到这样的 结论:农村中有名望的人为中介人,可以通过没有高额协调成本和监督成本 89 WP=104 摘要 的声誉激励机制和以合同的形式的利益机制来激励中介人为农户和农机户工 作的积极性。 根据中介人(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得出这样结论: 是中介人(组织)推动了农机作业委托在我国的发展,要促进农机作业委托 的发展就必须有更多的中介人(组织)。作为政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必须采取 各种措施鼓励中介人(组织)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农机作业委托的发展。 在农机作业委托中介人(组织)发育的途径选择问题上,作者主张在农 机作业委托中介人(组织)发育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以诱致性变迁为主, 以强制性变迁为补充,并设计合适的机制,使该中介人(组织)的发育能够 沿着诱导性制度变迁路径进入良性循环。并提出了促进农机作业委托中介人 (组织)发育的若干建议。 6. 政府在农机作业委托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本文在对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为促进农机作业委托的发展主要采取 的措施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机作业委托进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郊;;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2 刘希英;;浅谈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思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2期
3 陈翰笙;;美国国民经济军事化与农业危机[J];世界知识;1953年03期
4 刘君望;胡祚和;邓富强;;论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道路[J];软科学;1993年03期
5 王良群;;对土地政策相关悖论的辩驳[J];山西科技;2007年02期
6 左立红;;信息化对农业机械的影响[J];科学大众;2007年03期
7 张宝林;;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8 蔡庆;姜宗昌;;如何发展建平农业机械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9 袁新义;;创新农业机械技术推广[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4期
10 刘俊凤;;关于碣石山镇农业机械状况的调查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1 李军;祖利峰;;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12 梅冬芳;;浅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13 秦魏;刘芹;周盼;;传感器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9期
14 林建华;;法德农机化发展新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01年12期
15 刘光辉;陈莉;;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解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16 陈海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09年09期
17 仪秀琴;郭翔宇;朱晓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2009年06期
18 赵玉涛;朱贺丽;;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19 孙宇;杨维敏;;如何搞好农业机械的年度检查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20 左红晖;;新形势下吐鲁番地区农机化发展浅析[J];吐鲁番科技;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良;姜存国;;农业机械化正确发展方向[A];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俞成乾;;论我国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华国柱;;依靠科技进步 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萍;;发展农业机械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A];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论坛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宗锦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丘广钟;;在加快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A];加快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建明;何彦武;;青海省农机维修工作思考[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邱洪臣;朱瑞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协整与因果分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金良;;农业机械化、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南阳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陈建;石军锋;李云伍;;西南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鸿鹏;农机作业委托体制创新理论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冯启高;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及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3 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5 杨敏丽;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钱学龙;辽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7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8 张劲松;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的贡献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郑权;国有企业体制创新与党的领导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红旗;农业机械化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宗晓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3 张玉宝;基于网络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张锐;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贺鹏举;信息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和系统模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卜洪震;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王宝济;基于Web的农机推广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谭湘晖;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彭小明;湘西自治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曹光乔;我国农业机械化金融支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明 李晓丽;乌苏农业机耕率达100%[N];塔城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揭英隆;农机扶贫结硕果[N];湛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朝霞 实习生 卓贝;我省出台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实施意见[N];甘肃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顾怡;提案关注农业机械化时代新课题[N];贵州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何郁 通讯员 张麦秀;麦积专业合作社力推农业机械化[N];天水日报;2011年
6 本刊记者 农丁;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7 记者 杨杰;六位农机专家“冲”院士[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年
8 通讯员 辛耀恒 宜文静;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N];临汾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达;大机械“占领”小乡村[N];长春日报;2011年
10 特约记者 陈应国;购机补贴加速祥云农业机械化进程[N];大理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