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好、无污染、工
作电压高、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锂
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本论文对LiMn2O4和LiNixMn2-xO4材料的制
备以及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取
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以硝酸锂和乙酸锰为原料,采用乳液干燥法合成了具备尖
晶石结构的LiMn2O4材料。前驱体的差热-热重(TGA-DTA)
分析表明,LiMn2O4材料的合成温度区间为 300℃~900℃。通过
对样品的XRD研究发现,在 500℃~800℃之间制备的材料具有
良好的立方尖晶石结构,并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晶
格常数有所提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在不同
烧结温度下样品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样品颗粒经历了由疏松到团聚,再到均匀分布的过程,其中 8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最佳的形貌特征,表现为样品颗粒呈现规
WP=134
则的多面体形状,粒度分布非常均匀,平均粒径约 0.5μm左右,
而且晶粒可以很好地彼此连接。
XRD研究还发现,烧结时间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并不明
显,可见烧结温度是控制材料结晶状况的关键因素。此外,通
过对具有非化学整比的Li1+ Mn2- O 材料的XRD研究表明,随着
δδ 4
样品中Li含量的增加,Mn的平均价态不断升高,材料的晶格常
数逐渐减小。
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材料在温度为 280K左右会发生
Jahn-Teller畸变,这是影响该材料电化学性质的重要原因。深入
研究LiMn2O4材料的电子结构,可以从根本上了解Jahn-Teller畸
变发生的微观机制,对如何进行LiMn2O4材料的改性设计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穆斯堡尔谱(M?ssbauer)是研究材料超精细
结构的有效的手段,利用穆斯堡尔谱可以得到更多[MnO6]八面
体的晶体场信息,进而更深入地研究它的Jahn-Teller畸变。
Fe3+和Mn3+两种离子在八面体配位场中的离子半径均为
0.645?,少量的Fe3+取代Mn3+不会显著改变[MnO6]八面体的晶
体场性质。我们利用少量Fe3+作为探针,获得了LiFe0.1Mn1.9O4材
料的穆斯堡尔谱。结合晶体场理论,首次确定了穆斯堡尔四极
劈裂与Mn-3d电子在晶体场中的能级分裂大小之间的关系,进
而确定了LiFe0.1Mn1.9O4材料的电子结构,研究了LiMn2O4材料的
Jahn-Teller畸变。结果表明,Mn-3d电子在[MnO6]八面体发生
WP=135
Jahn-Teller畸变后的能级劈裂分别为:
?E(b a? ) ≈ 0.41eV ?E( ? ) ≈ 0.30eV ,
1g 1g b 2g eg
这与采用第一原理计算得到的结果吻合的很好。因此第一原理
计算为我们提供了进行LiMn2O4材料改性设计的理论基础,而
穆斯堡尔谱也为研究其它锰基氧化物的电子结构提供了实验依
据。
通过掺杂适量的铝、铬、钴、镍等金属元素(M),制成尖
晶石结构的LiMxMn2-xO4材料,是对LiMn2O4材料进行改性的重
要途径之一。我们采用与制备LiMn2O4材料相同的办法,制备
了Ni掺杂的LiNixMn2-xO4材料。样品的XRD研究表明,Ni在
LiNixMn2-xO4中的固溶度小于 0.5,并且其晶格常数随着Ni掺杂
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此外,在LiNi0.4Mn1.6O4的XRD谱中出现了
尖晶石结构的(220)衍射峰,表明部分Ni占据了尖晶石结构中Li
的 8a位置。
我们首次采用XPS方法研究了Ni和Mn两种离子在材料中
的价态及Mn3+/4+离子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Ni的掺
杂,材料中Ni的平均价态由+3 价逐渐向+2 价过渡,而Mn的平
均价态则由+3 价逐渐向+4 价过渡。Mn4+离子在体系中的含量
由未掺杂时的 48%提高到了 62%,同时Mn的平均价态由 3.46
提高到 3.62,这表明Ni的掺杂有利于抑制材料中的Jahn-Teller
畸变。此外,电导率研究表明随着Ni掺杂量的提高,材料的电
WP=136
导率有所降低。
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的A 、 及 3 个 振动模式具
1g E g F 2g
有Raman活性,4 个F 振动模式具有IR活性。由于在LiMn2O4中
1u
参与导电的载流子的密度较大,引起在Raman测量中光趋肤深
度的减小,因此LiMn2O4的Raman峰强度很弱。但随着Ni的掺杂,
体系中的载流子密度减小,此时LiNixMn2-xO4材料可获得较强的
Raman振动谱线。
由于[Mn4+O6]八面体与[Mn3+O6]八面体在结构上存在差
异,将导致它们的Raman振动峰位有所不同,其中 F (1)振动与
2g
[Mn4+O6]八面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LiNixMn2-xO4材料
的Raman光谱研究发现,随着Ni的掺杂, F (1)振动的强度逐渐
2g
增强,同时Mn4+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多,可见LiNixMn2-xO4的
Raman光谱也对材料中Mn的平均价态的变化给予了实验证明。
此外,随着Ni掺杂量的提高,LiNixMn2-xO4的 A 振动出现
1g
蓝移。这可能是由于掺杂导致的M-O键之间共价相互作用增强
的结果,这将有利于消除材料的Jahn-Teller畸变。但当Ni的掺杂
量大于 0.2 时,由于Ni2+-O键的静电相
|
|
|
|
1 |
何向明,蒲薇华,王久林,姜长印,万春荣;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年04期 |
2 |
曲涛;田彦文;翟玉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发展[J];材料导报;2004年02期 |
3 |
黄小文,史鹏飞;熔融浸渍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4 |
常照荣,齐霞,吴锋,汤宏伟,孙东;低共熔混合锂盐合成LiNi_(0.8)Co_(0.2)O_2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
5 |
刘进,吴绍华,兰尧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云南冶金;2005年05期 |
6 |
代克化;王银杰;何平;谢燕婷;其鲁;;高密度LiMn_(0.4)Ni_(0.4)Co_(0.2)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7 |
卞锡奎;;薄膜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研究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7年06期 |
8 |
钟胜奎;王健;肖新和;李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5期 |
9 |
付文莉;;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
10 |
田成邦;刘妍;;锂离子电池钒系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10年02期 |
11 |
何冀川;刘树信;霍冀川;;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2 |
唐安平;王先友;刘志明;卓海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OPO_4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6年06期 |
13 |
万福成;田建坤;;新型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评述[J];化学世界;2007年06期 |
14 |
张君才;陈佑宁;耿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5)Ni_(0.5)O_4电化学性能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5 |
葛昊;李宁;戴长松;;LiCo_XMn_YNi_(1-X-Y)O_2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8年02期 |
16 |
李节宾;朱安宁;李鹤;周彬;;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J];火工品;2008年03期 |
17 |
刘文刚;许云华;杨蓉;任冰;;锂离子电池Li_2MSiO_4系(M=Fe,Mn,Co,Ni)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8年12期 |
18 |
康彩荣;沈丽娜;丁毅;莫祥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9年02期 |
19 |
朱彦荣;伊廷锋;诸荣孙;何孝军;胡信国;舒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进展[J];电池工业;2009年04期 |
20 |
吴超;秦银平;崔永丽;庄全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的进展[J];电池;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