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

范志民  
【摘要】:背景 乳腺癌仍是当今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最近人群普查结果,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大、中城市已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西方国家,乳腺癌一直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尽管对乳腺癌的治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对其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自然病程的发展规律仍不甚清晰。从Halsted时代的经典乳腺癌根治术到今天Fisher时代的乳腺癌保乳手术,近年来多数外科医生已经接受了Fisher提出的理论,即大多数实体瘤的病人在确定临床诊断时已有肿瘤的转移(播散)。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乳腺癌并不是一个局部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为我们研究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基础。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能够降低因乳腺癌导致的死亡危险,从而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0~1999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730例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旨在了解乳腺癌病人的术后生存规律,以指导今后的乳腺癌治疗。 材料和方法 在1990年1月和1999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初始治疗730例乳腺癌病人进入本组研究。病例分布情况如下:女性721例(98.8%), WP=132 男性9例(1.2%),平均年龄46.8岁,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2岁。发病高峰年龄是41~50岁年龄段,67.9%的病人年龄小于50岁,更年期前后仍是发病的高峰期。左侧384例,(52.6%),右侧339例(46.4%),双侧7例,(1%)。根据UICC标准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期,其中I期68例(9.3%),II期524例(71.8%),III期123例(16.8%),IV期15例(2.1%)。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02例(55.1%),有1~3枚转移者210例(28.8%),4~7枚为81例(11.1%),7枚以上为37例(5.1%)。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为256例(35.1%),其次是单纯癌126例(24.1%),浸润性小叶癌115例(15.8%),髓样癌64例(8.5%),硬癌49例(6.7%),粘液性腺癌34例(4.7%)。雌激素受体阳性142例(19.5%),雌激素受体阴性56例(7.2%),不详532例(72.8%)。在1990年1月和1994年12月期间,乳腺癌根治术106例(41.4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0例(58.59%),而在1995年1月和1999年12月期间,乳腺癌根治术33例(7.26%),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28例(92.24%)。149例(20.4%)乳腺癌病人术后无辅助治疗,接受术后单纯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的分别为93例(12.7%),13例(1.8%)和16例(2.2%),接受术后化疗加放疗,化疗加激素治疗和放疗加激素治疗的分别为175例(24.0%),51例(7.0%)和6例(0.8%)。163例(22.3%)乳腺癌病人术后接受了化疗,放疗加激素治疗,不详64例(8.8%)。随访截止日期是2004年3月26日,随访期间的计算是从手术日期到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或死亡。平均随访时间是8.42年。随访结果是生存463例(63.4%),死亡229例(31.4%),失访38例(5.2%)。159例(22.08%)病人出现局部或区域的肿癌复发,512(71.11%)病人无复发证据,不详49例(6.81%)。统计学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检验采用Log-rank方法。根据Cox比例风险回规模型,按下列因素:诊断时年龄(50岁,≥50岁),腋淋巴结状态(阴性,阳性),TNM分期(M0,M1),局部或区域复发(有,无),手术术式(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有、无)估计风险比(HR),95%可信区间和P值,所有P值均为双尾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AS软件包(Version 6.12)。 结果 5年和10年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总体生存率是72.91%和56.71%。单因素 WP=133 分析显示50岁以下乳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74.96%,略高于50岁以上的乳腺癌病人术后的5年生存率(68.90%),10年生存率的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63.79%比44.89%(P=0.0003),表明老年病人的长期预后要低于年轻病人。原发肿瘤大小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T1:91.15%,82.02%;T2:75.53%,60.37%;T3:57.87%,35.85%;T4:44.83%,17.74%。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48%和76.92%,1~3枚阳性为69.32%和41.87%,4~7枚阳性为34.36%和18.42%,>7枚阳性为18.92%和16.22%。TNM分期中分期愈高则预后愈差,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I期91.08%,87.70%;II期79.48%,62.00%;III期42.23%,19.17%,IV期13.33%,13.33%。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和粘液腺癌的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分别为73.91%,76.63%,73.35%,71.88%和76.24%。10年生存率以粘液腺癌预后最佳为67.41%,其次是髓样癌(61.77%),浸润性导管癌(59.63%),浸润性小叶癌(58.35%),单纯癌(54.16%)。组织学类型中预后最差的是硬癌,其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10%和29.79%。雌激素受体阳性病人的5年生存率要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病人,分别为76.27%和53.51%,但在10年生存率上,二者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51.53%和44.15%),表明雌激素受体对于乳腺癌病人的长期生存影响并不显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76.37%)明显高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60.73%),但比较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流管留置位置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1年19期
2 范昶;;乳癌英雄传[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3 黄志恒;李戎;郭良峰;王先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假体再造乳房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1期
4 毕利萍;李玉军;宫学华;刘莹;张洪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3期
5 王双群;邓黎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6 吴武松;张晓卫;;乳腺癌29例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7 沈永兰;韦田福;陆丽琴;吴海斌;韦莲;韦海林;梁丽媛;吴丽芳;;阶段性个体化全程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8 任在晋;;关爱乳房[J];养生大世界(B版);2011年06期
9 ;女性长期吸二手烟容易患乳腺癌[J];保健医苑;2011年08期
10 ;乳腺癌,让我们一起面对[J];家庭药师;2011年09期
11 任在晋;;关爱乳房[J];养生大世界(B版);2011年08期
12 ;吸烟会增加患乳腺癌风险[J];临床荟萃;2011年13期
13 万冬桂;小徐;;预防乳腺癌,从生活方式做起[J];中老年保健;2011年04期
14 赵仲龙;;病魔不挑人——别让癌症找上你(十三)[J];健康向导;2011年04期
15 ;日晒3小时太阳 乳腺癌风险减半[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16 张强;;128例根治术加化疗治疗乳癌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17 ;西兰花富含抗乳腺癌物质[J];祝您健康;2011年07期
18 ;肥胖增高乳腺癌患病几率[J];科学健身(健美健身);2011年09期
19 杨光平;;女性吸烟增加乳腺癌危险[J];家庭医学;2011年04期
20 育健;;多晒太阳不易患乳腺癌[J];山西老年;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莲;李晔雄;宋永文;王维虎;金晶;刘跃平;刘新帆;余子豪;;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放疗的结果[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阳世伟;王先明;宗智敏;崔媛;;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泉水;陈胜华;郭国强;张家庭;田平;粟晖;李振洲;熊华花;;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4 向佳兵;;乳腺癌声像图征象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肖国有;姚忠强;李党生;;167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99)Tc~m-DX联合显像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王淑莲;李晔雄;宋永文;王维虎;金晶;刘跃平;刘新帆;余子豪;;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阴病人的局部区域失败率[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吴武军;曾健;;活性碳微粒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A];第七届广西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侯晓薇;;乳腺癌的基因诊断[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姬香魁;刘世刚;董守义;张杏茹;;364例乳腺癌X线诊断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王晓亚;刘会英;;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山;乳腺癌新术式及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马榕;乳腺癌淋巴转移与淋巴管生成的临床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范志民;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730例乳腺癌的结果[D];吉林大学;2004年
4 施俊义;部分耐药基因和蛋白在乳腺癌病例中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5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孙涛;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力及钾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家君;EGFR介导的c-erbB2反义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10 赵美蓉;抑癌基因产物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Patey法)的适应证[D];吉林大学;2006年
2 单美慧;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赵哲峰;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繁;~(99m)Tc-SC在T_(1-2)N_0M_0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幸运;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苟扬;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7 徐中林;乳腺癌HIFU治疗后局部APC及活化分子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吴武军;表阿霉素—活性炭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化疗效果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9 何本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柯红;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尚志文 胡晓震;治疗乳腺癌不能“单打一”[N];沈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乔蕤琳;女性要高度警惕乳腺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乳腺癌的预防与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安康市中心医院 杜联江;乳腺癌的治疗[N];安康日报;2009年
6 谢明霞;疾病向左走还是向右走[N];科技日报;2005年
7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刘海 博士;乳腺癌外科治疗之演变[N];健康报;2005年
8 唐自元谭春祈;手术仍是乳腺癌治疗主要手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白京丽;早发现——得了乳腺癌也能保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指导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学主任医师 陈晓品 记者 符蓉;乳腺癌如何保乳根治两不误[N];医药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