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氮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场发射性质

李英爱  
【摘要】:AlN 薄膜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由于其化学稳定性高、热传 导率高、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能佳、高能隙、热膨胀系数低, 所以可用于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绝缘基片,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的散热基片和应用于半导体上作绝缘层或保护层 (Passivation layer);其优良的光学特性,可以用它制作大功率的 紫外光学器件;AlN 薄膜还具有高声波波速(500至 6500m/sec), 是目前所知具有最大表面波速的材料与高机电耦合系数,可以用 AlN 薄膜制作表面声波元件等。 并且 AlN 作为一种宽带隙材料,它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已经 证明其具有表面负电子亲和势(NEA),能够使电子易于逸出表 面,是很好的电子场发射材料。AlN 薄膜的优良特性表明其在作 为显示器镀层阴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场发射性能的好坏是 衡量显示器阴极材料品质的主要标准。 在制备 AlN 薄膜的各种方法中,磁控溅射方式,设备简单, 易于控制并且重复性较好,能在低温下制备结晶良好的薄膜,可 以避免损伤基片和器件,扩大了薄膜的应用范围。所以本文利用 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 AlN 薄膜。我们通过改变镀膜条件:溅射 功率、工作气压、气体分压,以及在不同基底 Si, Mo, NiMnCo上 - 88 - WP=94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沉积了AlN薄膜。测得不同条件下沉积的AlN薄膜的场发射特性。 寻找场发射性能最佳的成膜条件。 在 AlN 薄膜的沉积过程中,沉积参数对 AlN 薄膜表面形貌、 薄膜厚度有很大影响: 溅射时间的长短决定了薄膜的厚度,也影 响了晶粒的大小。薄膜厚度越厚,结晶尺寸越大;溅射功率的增 加,可以增快沉积速率,N2气浓度的增加,不仅会使溅射速率减 慢,而且薄膜表面粗糙度下降场发射阈值电场升高;溅射时总气 压越低,薄膜沉积速率越快。工作气压为 1Pa时,有利于得到场 发射性能较 好的 AlN 薄膜。 场发射测试需要在超高真空的条件下进行,本论文通过使用 溅射离子泵,并用加热带进行加热的方法,使真空室内的真空度 达到了 2.8×10-7Pa以上。 经过对场发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使 AlN 薄膜缓慢、均匀生长 的场发射较佳的沉积条件为:工作气压为 1Pa,N2气分压为 10%, 射频功率为 80W,靶基距离为 5cm。 实验发现:在相同基底上沉积的 AlN 薄膜,影响其场发射性 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薄膜的厚度。在 Si基底上得到起始场 强小、场发射电流密度大的 AlN 薄膜的厚度范围为 40~50nm 的 最佳薄膜厚度,阈值电场为 10V/μm , 当电场升到 35 V/μm , 场发射电流密度为 284μA/cm2。二是阀值电场明显依赖于表面粗 糙度,即尖端效应。 - 89 - WP=95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不同基底上沉积的 AlN 薄膜,其基底材料是影响场发射特 性的重要因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丽娟,朱长纯;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场发射开启电场[J];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2 张志勇,王雪文,赵武,戴琨,陈治明;用热丝CVD技术制备场发射冷阴极金刚石薄膜(英文)[J];光子学报;2002年04期
3 田进寿;白永林;刘百玉;欧阳娴;白晓红;杨文正;秦君军;刘虎林;陈正楷;任兆玉;许蓓蕾;;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三电极显示器的设计和实验(英文)[J];光子学报;2007年12期
4 刘云鹏;场发射三极管的空间电荷[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5 冯涛,柳襄怀,王曦,李琼,徐静芳,诸玉坤;涂布法制备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及其性能的研究[J];发光学报;2002年04期
6 雷达;曾乐勇;夏玉学;陈松;梁静秋;王维彪;;一种背栅极冷阴极器件中纳米线表面电场的分析[J];电子器件;2007年06期
7 卞彭;高压大电流场发射二极管的若干问题[J];电子与信息学报;1980年01期
8 王新庆,王淼,李振华,杨兵,王凤飞,何丕模,徐亚伯;单根纳米导线场发射增强因子的计算[J];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9 陈尔纲;前言[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10 王维彪,顾长志,纪红,彭红艳,赵海峰,张传平;外延纳米金刚石膜及其场发射特性[J];液晶与显示;2003年03期
11 王必本,王万录,廖克俊;CVD金刚石膜场发射机制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2 张振华,彭景翠,张华,袁剑辉,黄小益;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进展;2004年03期
13 娄朝刚,朱春晖,张晓兵,雷威;大电流密度碳纳米管阴极的生长及场发射性能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4年04期
14 张暐;奚中和;薛增泉;;石墨基底上垂直生长碳纳米管为芯的碳锥结构[J];物理学报;2007年12期
15 杨德清,宋红江,王智,陈尔纲;计算场发射系统尖端形状系数的半经验公式[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0年06期
16 刘卫华;朱长纯;;丝网印刷碳纳米管阴极老炼特性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1期
17 郭连权;韩东;马贺;宋开颜;武鹤楠;王帅;;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计算[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4期
18 雷达;曾乐勇;夏玉学;陈松;梁静秋;王维彪;;带栅极纳米线冷阴极的场增强因子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11期
19 陈景东;王六定;施易军;;碳纳米管电荷分布对电子发射场增强因子影响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2期
20 张刚,周刚,段文晖,顾秉林;掺氟碳纳米管电子性质的研究[J];计算物理;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平;张兆祥;刘惟敏;薛增全;;取向碳纳米管阵列的低场大电流密度场发射[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陈莉;徐军;苏犁;;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上阴极荧光谱仪在锆石研究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田时开;曾葆青;殷吉昊;杨中海;;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场发射特性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万录;廖梅勇;廖克俊;;金刚石膜场发射性质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薛增泉;王晶云;梁学磊;罗骥;张耿民;张兆祥;申自勇;侯士敏;赵兴钰;张琦锋;高崧;吴锦雷;;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薛增泉;于洁;柏鑫;肖桂里;张兆祥;张耿民;;场发射相干电子束特性检测仪的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武红磊;郑瑞生;孙秀明;;坩埚形状对氮化铝晶体生长的影响[A];第14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胡永达;蒋明;杨邦朝;崔嵩;张经国;;氮化铝多层共烧基板导带浆料的特性分析[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杨邦朝;胡永达;蒋明;张浩;崔嵩;张经国;;氮化铝共烧基板表面焊盘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宋旭波;郭志刚;郑捷;蒲仪康;李星国;;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氮化铝纳米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志琴;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及场发射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王如志;Ⅲ族氮化物半导体薄膜场发射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3 解滨;微型X射线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陈岳;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薄膜结构场发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炜;场发射平板显示器阳极荧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年
6 张继华;改性碳纳米管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7 彭爱华;多孔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胡永达;氮化铝共烧基板金属化及其薄膜金属化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郁可;基于纳米结构的场致电子发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涛;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氮化铜纳米薄膜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英爱;氮化铝薄膜的制备及场发射性质[D];吉林大学;2004年
2 高强;一些新型纳米材料场发射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传萍;场发射显示器件制备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金华;纳米硅薄膜场发射压力传感器特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杨毅;碳纳米管场发射平板显示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贤祥;单壁碳纳米管和氧化锌纳米线的场发射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7 李强;碳和掺杂碳纳米管功能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郑州大学;2005年
8 徐鹏;电爆炸方法制备纳米氮化铝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殷时蓉;基于EPP的场发射参数测量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肖金龙;CVD法生长碳纳米薄膜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远望;德山公司要将氮化铝产量翻番[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陈丹;小粒子“推”动大飞船[N];科技日报;2007年
3 卢庆儒;下一代LCD背光组件发展趋势(上)[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4 曹福敏 本报特约通讯员  丁 勇 本报特约记者  石斌欣;让新射手上场发射实弹[N];解放军报;2006年
5 实习记者 陶加;石墨烯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刘渝 闫雯;CRT的终结者—FED[N];计算机世界;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晋锋;《猛龙》:抢档期弃数字[N];中国电影报;2005年
8 记者 陈炳欣 北京;佳能年底前兴建SED产线 量产获利仍存疑问[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9 黄绍平;“精美壁画”常演常新[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记者 李斌 沈路涛;显示技术的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