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政策风险的动态计量研究
【摘要】: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形式,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调控的主
要政策方式,也是实现需求管理的主要工具。人们对财政政策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
演变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政策有不同的观点。本文
从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入手,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政策在不同
时期、不同阶段的理论和模型,并计量检验其实际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频繁
发生的财政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关注财政和金融风险。而从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上
把握财政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则可以清楚如何防范财政风险和预防财政危机。
本文主要探讨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和财政风险两部分内容。在财政政策作用机制
部分,将理论发展、理论分析、实践检验和实证分析融为一体,以财政政策理论的
演变历程为脉络,将其思想发展贯穿于理论分析中,在实践中分析、实证分析中检
验其作用机制与实际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探讨从古典经济学的平衡预算、政府干
预无用的观点,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新古典综合派的多样化财政政策理
论,再到货币主义的货币至上论、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政策,直到新古典宏观学派
的政策中性和李嘉图等价原理,展示了人们从不相信财政政策到迷信其对经济的作
用,从关注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怀疑其有效性的思想历程。在财政政策理论的实
践回顾中,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政策的作用效果和
局限性,着重对美国和日本的财政政策实践过程给予了关注。在模型分析中,从一
般的 IS-LM 模型、开放经济下的芒德尔— 弗莱明模型,到动态财政政策模型,选取
了有代表性的模型,在不同的条件下分析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在对财政政策工具
的分析中,从每种工具的不同作用机制研究其对经济的影响,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规
范性评价,并探讨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及政策工具一体化问题。在实证分析中,
结合理论与实践,主要从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有效性、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
1
WP=167
依性及对李嘉图等价原理进行了验证。
近年来国内对财政风险的研究热潮中,从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角度探讨财政风
险的并不多见。本文中详细界定了财政风险的内涵,并对其分类、构成从新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在对财政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本文从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出发,
详细分析了财政风险的形成机制;在对财政政策在财政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制进行
研究中发现,直接的显性的债务风险是造成第一代金融危机模型所描述的财政金融
危机的主要原因,而隐性的财政风险是导致第三代金融危机模型中所描述的财政金
融危机的诱因。本文将扩张性财政政策风险划分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探讨其风险
的来源机理,从动态和流量的角度分析赤字风险的成本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详
细回顾了经济学界广泛关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的风险;从动态和存量的
角度分析了债务风险的可持续性。最后,对扩张性财政政策风险进行了动态计量研
究,从实证角度探讨了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紧缩效应。
全书共分为八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 财政政策理论及作用机制评述。本文从财政政策理论的演变过程入手,
分析了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从新古典综合派在不同时期的
政策主张,到货币主义的观点,从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政策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的理性预期理论。并简要论述了财政政策的类型;最后,介绍了财政政策理论在美、
日两国的实践情况及以我国的政策启示。
第二章 IS—LM 模型与财政政策作用机制。本章从一般的 IS—LM 模型入手,分
析财政政策在封闭经济中的效应。然后,又开放经济环境下,以芒德尔—弗莱明模
型为基础,分析了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三章 动态财政政策模型与财政政策作用机制。本章对拉姆齐的无限期界模型
和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在不同条件下财政政策的作用机
制,分析赤字财政及李嘉图等价原理在不同模型中的不同结论。
第四章 李嘉图等价原理与财政政策有效性。文中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
期理论的政策中性入手,分析了政策中性的稳健性问题;介绍了经济学家关于李嘉
图等价原理的争议,探讨其成立的依据,并着重分析了李嘉图等价原理的稳健性问
题。
第五章 财政政策的工具选取及评价。本章对各种财政政策工具进行了具体分
2
WP=168
析,对财政政策的工具的作用机制、效应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对其特
点从规范角度进行了评价。从其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途径和功能上,指出不同的工
具特征。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及政策工具一体化问题中,探讨了财政政策的工具
在现实政策中的冲突和负面效应,提出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问题,提出积极
的财政政策转型应与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对国债的依赖和政策工具的一体化联系起
来。
第六章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动态计量分析。文中对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有效性
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作用机制中存在非对称性,但其有效
性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