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高工程车辆智能变速性能的综合控制研究

赵克利  
【摘要】:工程机械是我国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在能源、水利、交通、国防建设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工程机械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技术水平。通过对工程机械产品智能化控制的研究,提高工程机械及其动力传动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性能,可大大提高工程机械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使其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带作业装置的自行式工程机械,即工程车辆,因其作业条件与作业状况复杂多变,采用各种新的检测、控制技术改善其动力传动系统的性能,使其在各种作业工况下作业更具智能化,效率更高,从而更大地减轻工程车辆驾驶员的作业疲劳强度。工程车辆作业时需克服很大的工作阻力,因而其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还需具有良好的牵引性能,保证机械发挥足够的牵引力,且发动机始终处于高效区工作,提高整车的经济性能,降低作业成本。 工程车辆的智能变速技术是目前工程车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工程车辆智能变速技术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成为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发展的特点。 目前工程车辆智能换挡及换挡策略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在国内,工程车辆智能换挡控制研究尚处于台架试验阶段;在国外,自动控制方面的技术水平领先于我国,已处于实际应用阶段,但其智能换挡研究仍然不是十分完善,采用智能换挡控制的工程机械产品还没有广泛地应用。 本论文通过对工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及采用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提高工程车辆智能换挡的综合性能,使工程车辆能够根据其行驶速度与负载变化状态智能换挡,并使发动机、液力变矩器与运行工况相匹配,在保证最佳作业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动力传动系统节能的目的,为工程车辆智能化换挡控制的产业化实施奠定基础。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75033)“工程机械智能自动变速技术研究”的资助。 论文以典型工程车辆ZL50装载机为样机,对其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力学模型;将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应用于工程车辆的智能换挡控制,确定了工程车辆变速系统的基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的自动换挡策略;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ZL50装载机变速系统进行了动态建模和仿真;通过台架试验及结果分析,验证了系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仿人智能模糊控制方法在工程车辆智能变速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具有对复杂系统的良好的适 摘要 应性、在线实时性、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作业工况全局最优性等性能为目标的 仿人智能模糊控制,对目前工程车辆智能换挡控制的各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总结,给出了各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及智能换挡的控制模块。 1、结合国内外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等资料,分析了工程车辆 的作业特点及发展前沿,论述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出目前研究开 发车辆自动换挡系统的重大意义。同时介绍了自动换挡系统的结构原理。针对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就车辆自动变速方面的换挡控制策略及其发展历程、现 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即研究工程车辆动力传动系 统性能、结构及匹配,从系统工程和综合分析的观点,提出了采用仿人智能模 糊控制的方法提高工程车辆智能变速的新途径。 2、以典型工程车辆Z肠O装载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性 能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动力系统结合X6130柴油机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 行了仿真试验,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进行了性能分析。给出了液力变矩 器的数学模型,结合YJ355液力变矩器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在发动机与 液力变矩器的合理匹配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选用带全制式调速器的柴油机 及带两极式调速器的柴油机与液力变矩器进行匹配及性能对比分析,首次提出 在工程车辆上采用两极调速器和不可透或透穿性小的液力变矩器的观点,并对 其共同工作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证明方案可行。 3、针对工程车辆的作业特点提出了自动变速的换挡原则,提出以车辆最佳 牵引性能、动力性能及兼顾燃油经济性为换挡控制原则。对仿人智能控制HSIC (Human simulating玩telligent Control)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性能分析,该控制方 法具有分层递阶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机构、在线的特征辩识和特征记忆、开环与 闭环综合控制、定性决策与定量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态控制等基本特点。首次将 仿人智能控制与模糊控制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工程车辆的智能换挡控制,确定了 工程车辆变速系统的基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的自动换挡策略,以工程车辆速度 变化趋势为换挡控制参考项,采用双输入、单输出(即以车速及发动机油门开 度为输入量,以变速器挡位为输出量)的控制方法,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作 业工况全局性能最优、在线实时性为控制原则,对复杂工程车辆变速系统进行 了控制性能的分析研究。 4、应用M户JLAB/SIMUUNK软件,对ZLSO装载机变速系统进行了动态 建模和仿真。以油门开度和车速为控制输入量,以发动机动态转速为输出量, 建立了x613o柴油发动机子系统仿真模型。以发动机动态输出转速、变速器挡 位、输出转速为输入信号,以传动系输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振宇,许纯新,张鹏,智国平;基于混沌算法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神经网络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1期
2 张迅;张顺连;;工程施工车辆的被动安全性[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1989年04期
3 王彪,徐刚,陆海鹰,刘玉春;80C196KC 单片机应用于车辆悬架控制[J];汽车电器;1998年05期
4 杨帆;英国将改进工程车辆[J];国外坦克;1998年05期
5 姚怀新;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4)[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年06期
6 Wolfgang Rebholz;ZF Passau Gmb H;Fried richsha fen;Germany;;ZF帕骚——有效的连接[J];传动技术;2005年04期
7 田晋跃;;基于故障信息流失的工程车辆可靠性评估方法[J];轻型汽车技术;2007年03期
8 张旭民;余忠;;电器零部件保险盒市场及功能分析[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年11期
9 ;第29届德国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建材设备及工程车辆博览会[J];工程机械;2010年02期
10 金红萍;陶峰华;滕勇;沈寒;;工程车辆连杆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2010年08期
11 邓彪;刘志斌;谢世惠;;工程车辆支撑机构的简化分析法[J];机械制造;2010年12期
12 高有山;;基于Simulink的工程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动态数字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2008年02期
13 ;工程车辆无线遥控驾驶技术及遥控车辆研究与开发[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4年02期
14 姜立标,刘海芳;轮式工程车辆电液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6期
15 姚怀新;工程车辆液压驱动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分析(二)[J];建筑机械;2005年04期
16 姚怀新;工程车辆牵引动力学概述及其研究回顾(3)[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年05期
17 林慕义 ,李春超;工程车辆全液压动力制动阀的动态特性试验[J];工程机械;2005年08期
18 徐亮;李鹏;宋德朝;;自行式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的实现[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年15期
19 陈能诵;;小产业 大作为 江苏创导空调专注于工程车辆的人文关怀[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20 ;bauma China 2010展位预订工作全面启动[J];建筑机械;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宇;许纯新;;工程车辆混沌神经网络智能自动变速控制系统仿真研究[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郝聚涛;张洪;张福生;;面向对象的工程车辆性能仿真[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戴群亮;;控制器局部网(CAN)在工程车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罗士军;张子达;胡敬波;;工程车辆线控转向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数字校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马仁杰;王自新;王玲;徐哲;;工程车辆用单组分聚氨酯风挡玻璃密封胶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丁选;崔功杰;;工程车辆动态换挡策略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世明;;工程车辆驾驶室环境分析与评价[A];第四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宁;赵丁选;于微波;;改善动力换挡变速箱换挡品质的研究[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宁;赵丁选;于微波;;改善动力换挡变速箱换挡品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10 郭荣;田晋跃;于英;;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克利;提高工程车辆智能变速性能的综合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朱振宇;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智能控制系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司俊德;基于人体损伤的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系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志义;工程车辆三参数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冯素丽;工程车辆落物和翻车保护结构性能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韩顺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继新;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姚怀新;工程车辆液压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台建设[D];长安大学;2006年
9 于向军;工程车辆倾翻安全性动态仿真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崔功杰;工程车辆三参数最佳换挡规律及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工程车辆联网系统及软件平台设计[D];浙江大学;2012年
2 丁春凤;工程车辆四参数自动变速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闫磊;工程车辆四参数换挡单片机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唐新星;工程车辆两参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余天明;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模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郭福军;基于单片机的工程车辆3参数自动换档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亚辉;基于模糊控制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李月新;工程车辆模糊自动换挡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胡彦超;工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振生;工程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算法及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子;斯堪尼亚亮相2008 Bauma展[N];现代物流报;2009年
2 姚苠;稳定+节油 东风康明斯国3发动机工程车辆市场的制胜之道[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小潘;散装水泥等工程车辆驾驶员安全培训[N];中华建筑报;2008年
4 记者 李长灿通讯员 沈根林;让违法工程车夹起“尾巴”不敢上路[N];杭州日报;2008年
5 木知难;要重视来自基层的智慧[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6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严谨技术难防人为疏忽[N];科技日报;2006年
7 周家声;国际工程机械展青睐中国[N];中国矿业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力;用新办法新措施解决问题[N];巴中日报;2009年
9 本版编辑 陈艳 戈晓芳 侯威;扩大行业利润空间 需向二手市场转型[N];广东建设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赵刚;世界建机“名展”首莅上海[N];中华建筑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